來源:西部網

  10月28日,西安市第一批53所新建改擴建學校集體開工,這是對10月10日召開的西安教育大會、對《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簡稱《計劃》)落實的重要一步。

  西安教育問題中的“上學難”“擇校熱”一直是西安人民的一塊“心病”,西安也在不斷努力探索治病的“藥方”。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制定三年行動計劃,以“增加有效供給”“提振公辦”等“良方”力圖整治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頑疾”,那么,這些“良方”具體是什么呢?

  10月28日,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城第六小學舉行開工儀式。

  西安教育的“頑疾”——“上學難”“擇校熱”

  近年來,隨著大西安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加上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年增加等因素的影響,西安教育資源不均引發的矛盾日漸緊張,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從孩子上幼兒園的“入園難”,到小升初“擇校熱”再到“課外補習熱”,這些問題正是西安市區域內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直接反映。

  2018年4月8日的電視問政,西安市教育局滿意率僅為21.89%。

  其實,西安市區內基礎教育學校數量分布不均衡是導致“上學難”的主要原因。陜西是教育大省,而教育資源優勢主要集中在西安,可實際上西安的高等教育資源具有優勢,但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存在結構性問題。

  據統計,截止至2019年3月,西安普通中學456所,小學1130所,幼兒園 1780 所,小學生師比 18.28 人,初中生師比 12.52 人,高中生師比 12.01 人。由此可見,西安基礎教育絕對數量不低,師生配比也較合理。

  西安的“上學難”問題的存在,實際上不是基礎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是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這種不均衡,既包括基礎教育資源分布區域的不平衡,又包括優質教育資源和普通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平衡。

  來自西安市教育局的分析顯示:西安市“入學難”的現狀和原因集中表現在公辦幼兒園學位相對緊缺,主城區(城六區)入學壓力較大,普通高中缺乏特色以及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壓力持續增大等問題。另外,由于近年來開發區的新建及擴圍,導致區內新建商品房用地與建學校用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造成區內學位奇缺,數量配比不足。

  今年6月,西安市民辦學校“小升初”面談。

  西安市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引發“擇校熱”。長期以來,西安市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優質學校“幾家獨大”。這些學校有優良的師資和設施,教學質量高,導致廣大學生和家長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資源不惜紛紛對重點學校和示范學校進行狂熱的追逐,其中不少家長煞費苦心地在各種“關系”中為孩子找擇校的突破口,擇校成為了部分“特殊群體”牟利的工具,由此滋生的教育腐敗和權力尋租,引起民眾對現行教育體制的強烈不滿。

  而且,這些所謂“名校”’、好學校,多是以民辦居多。近年來民辦學校超越公辦學校,逐漸成為西安基礎教育的重要力量。相反,公辦學校由于待遇、機制、師資、生源的流失等原因正在走向衰退甚至萎縮。例如,中高考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大多來自民辦學校,這就更增加了民辦學校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使其逐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而公辦學校則相反。

  由此產生“擇校熱”的泛濫,也進一步使西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馬太效應”愈發凸顯,“公弱民強” 問題在西安的基礎教育領域變得非常突出,公辦初中與民辦學校的差距越拉越大。

  10月11日,西安市舉行全市教育改革發展新聞發布會。

  對癥下藥——“增加有效供給”“ 提振公辦”

  其實,“上學難”的本質是“上好學校難”,要解決“上學難”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擴大“有效供給”。即推進基礎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一方面要解決基礎教育資源在“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基礎教育服務質量,保障基礎教育資源“質”的均衡。

  而解決“擇校熱”的根本就是要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即以打破強校和弱校“圍墻”,通過政府資金投入、師資調配等手段形成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的相對均衡,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

  10月10日下午,西安市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印發了《關于加快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建設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和《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圖片來源:第一新聞

  此次三年行動的出臺或許能緩解西安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計劃》顯示,未來三年,西安市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計劃》還要求,居住區戶數在1500戶及以上的,規劃建設幼兒園;居住區戶數在3000戶及以上的,規劃建設小學;居住區3萬人口的區域,規劃建設一所初中。

  其實,近年來西安在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發面持續努力,一方面推進“全面改薄”項目建設,提升薄弱學校的教學環境、教育質量;一方面通過新建、擴建,增加學校數量,以滿足適齡青少年兒童的入學需求。

  據了解,截止今年秋季入學,西安市有175所新建、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0.08萬個,全市學位總需求數30.46萬個,總供給數30.69萬個,總供給量基本能夠滿足總需求量,個別區域學位供需緊張。目前,經各區縣開發區摸底統計,西安市區薄弱學校共計222所,西安市教育局將針對摸底情況,制定差異化幫扶方案,分類別、分批次幫扶改造提升。

  另外,此次《計劃》的發布直指“提振公辦”這一命題,圍繞“加大公辦教育力度,提升公辦教育質量,促進西安市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制定23項具體工作舉措,分段施策、資源供給、自主賦予、師資建設等多層面發力激活“公辦”,竭力消除西安基礎教育“公弱民強”的現象。

  《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建設力度,到2021年,實現公辦幼兒園提升改善項目全覆蓋,新創建等級幼兒園100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65%;要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的價格監管,遏制過度逐利行為;并且要通過構建財政獎補、師資培訓、名校引領等,擴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總量,使其覆蓋率達到80%以上。

  據了解,10月28日,西安市第一批53所新建改擴建學校集體開工了。梳理后就會發現,開工的53所學校,其中幼兒園13所、小學26所、中學14所,而只有西安鐵一中湖濱中學、吉源美郡國際城小學是民辦性質,其余51所學校均屬公辦。

  當然,建學校只是第一步,要兌現“辦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還需繼續扎扎實實落實《計劃》的更多相關要求,提升教師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等等……細讀《計劃》就會發現,無論是從資金投入力度上,還是學校建設報批手續上、又或是周轉編制的優先使用權上,還有下放辦學自主權,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等等你能想到的各個方面,西安市政府給教育開了“綠色通道”,一切以“頭號民生工程”為先,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先,所以,西安教育,三年里,大有可為,三年后,大有可期。

  文/李為涵 高政超

  (據西安晚報、華商報,西安eTV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