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 永樂十七年,鄭和的船隊滿載著來自西洋的珍奇異寶返回中國,一枚五十兩重的金錠,僅僅是其中的九牛一毛。因為分封在湖北的梁莊王朱瞻垍(ji)大婚,這枚金錠被明朝皇帝賞賜給他,并于本世紀初經過考古發掘重見天日,反倒成了為數不多的,可以直接印證鄭和下西洋這段歷史的文物。
日前,包括這枚鄭和從海外帶回的金錠在內,近200件反映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文物運抵西安,并將于5月15日亮相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
鄭和購自海外的金錠
金錠上刻有“永樂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五十兩重”字樣,寫明了它的來歷——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從海外購買了金料,回國后制成金錠,但不在市面上流通,僅僅用來賞賜臣下。
據《明英宗實錄》記載:“天順二年司禮監太監福安奏:‘永樂、宣德間……屢下西洋收買黃金、珍珠、寶石諸物,今停止三十余年,府藏虛竭。’”顯然鄭和七下西洋,購買金料等海外“奢侈品”的行為,已經將明朝的國庫揮霍得差不多了。
由于種種原因,鄭和購自西洋的各種奇珍異寶,如今已所剩無幾。而位于湖北鐘祥的梁莊王墓中卻幸運地保存了許多,僅這樣的金錠就有兩枚,還有其它來自海外的寶石,這讓后人可以一睹明代海外“奢侈品”的奢華。
沉船中撈出來的外銷瓷
“中國陶瓷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唐代開始,中國陶瓷便沿海上絲綢之路向國外輸出,并在世界各國迅速掀起一股中國瓷器熱。”本次海上絲綢之路展覽的策劃人張楠告訴記者,興盛的海上絲路貿易,有進當然就有出,而瓷器無疑是其中的代表。
本次展覽,將展出一批打撈自“南澳一號”沉船中的明萬歷青花瓷,以及沉沒于馬來西亞海域的“萬歷號”上的白瓷。當年它們沒有被安全的送達到客戶手中,卻在千年之后浮出水片,通過各種途徑重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