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22名縣處級以上干部被移送司法機關

  記者:嚴峻復雜的反腐敗形勢要求紀律審查要改變以往貪大求全的模式,陜西省是如何轉變方式,發揮紀律審查綜合效果的?

  郭永平:今年以來在紀律審查中主要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做到快查快結。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強調快查快結、及時移送的要求。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而且明確了紀檢監察機關和政法機關的辦案界限。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快查快結,對違反黨紀政紀的干部,及時做出處理。對涉嫌犯罪的,把違反紀律的主要問題查清后,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上半年,我省紀檢監察機關向司法機關移送155人,其中縣處級以上干部22人。

  二是做到抓早抓小。我省在堅持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的同時,注重“抓早抓小”,及時排查化解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有效預防和減少腐敗問題的發生。今年1至6月份,全省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5起,同比增長30%,處理黨員干部343人,對48起典型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今后,在堅決查處嚴重違紀黨員領導干部基礎上,將運用警示教育、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方式開展執紀工作,實現監督執紀常態化、長效化。

  領導干部掛牌群眾點名接訪 解決群眾身邊腐敗

  記者:我們注意到,陜西省在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同時,還積極探索如何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請您談談這方面的工作情況。

  郭永平:近年來,陜西省紀委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推進制度創新,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管用的“制度群”,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一是圍繞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推行“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對村級事務和村干部進行全方位監督,有效防止了村干部腐敗問題的發生。推行“居民監督委員會制度”,對社區事務和社區干部進行監督,解決了基層監督機制不健全、社區干部監督難的問題。推行“領導干部向紀委全委會述廉述責制度”,重點報告個人廉潔從政、履行主體責任情況,接受紀委委員質詢和測評。

  二是圍繞解決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推行“領導干部掛牌群眾點名接訪制度”,由群眾自主選擇接訪領導,大大方便了群眾舉報。實行“鄉鎮辦案協作區制度”,全省建立鄉鎮辦案協作區463個,提高了基層辦案的質量和水平。在縣級紀檢監察機關推行“信訪舉報民情直通車制度”,由縣紀委定期派出信訪直通車走鎮入村,面對面接受群眾舉報。

  三是圍繞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推行“基層公務接待廉政灶制度”,全省96%的鄉鎮(街道)建起“廉政灶”。實行“領導干部廉政談話制度”,由紀委主要負責同志對所有新任領導干部進行廉政談話。組織關鍵崗位領導干部旁聽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庭審,并將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典型案例、違紀違法人員的懺悔書、現身說法材料等作為反面教材,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