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企,出京城會入陜嗎 ——首都產業疏解對陜西機遇觀察

  本報記者 許夢婷

  央企是國民經濟的骨干力量和國有企業的排頭兵,,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現如今現如今,,隨著東部產業向中西部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北京產業轉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陜西而言,,新一輪的發展契機將會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陜西又將如何發揮優勢吸引央企進陜?

  1 首都北京產業轉移提速

  11月25日,在正在建設中的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黨工委書記、常務副主任王軍告訴中省媒體,這個擁有能源投融資、能源定價、能源金融產品、能源風險管理、能源人民幣貿易結算等5大中心的能源金融貿易區,要趕上這一波首都產業疏解潮,能迎接更多央企總部的入駐。

  他也是較早提出讓北京向西部轉移一些非首都功能的人。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確定為重大國家戰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一切都像不謀而合。

  因此,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的建設,更顯得急迫和重要。

  現在,距離《綱要》的通過已經半年,推動實施這一戰略的總體方針也已經明確,疏解也正根據三地定位逐步展開。

  河北在產業對接協作上,承接首都產業功能轉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北京凌云化工整體搬遷至河北邯鄲,北京現代汽車第四工廠落戶河北滄州,22家醫藥企業入駐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阿里巴巴在“風電之都”張家口張北縣開建云計算基地二期……

  天津的產業定位則介于北京、河北之間,將以優化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為主,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未來科技城合作示范區、津冀(天鐵·涉縣)循環經濟示范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等內容的新一輪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天津近期產業合作重點。

  “有序疏解北京產業是一盤大棋,不僅惠及津冀地區,產業轉移以及部分央企的搬遷,還會對其他承接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帶動作用,通過產業和公共服務功能承接,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分析說。

  長期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處于不平衡的狀態,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差距仍較大。在此背景下,產業調整轉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與合作,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激活這一區域的活力。

  對此,張寶通也認為,承接產業轉移是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實現崛起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發展、深度調整階段。一方面,中央積極鼓勵國內外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現在央企向外進行產業轉移,對于陜西而言,是個非常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