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于右任書法學院為何七年未錄一個陜西學生?
齊宇強 王永杰
11月8日,咸陽師院于右任書法學院2015學生暑假作業展在該院藝術樓展出。走進千余平方米的展覽大廳,只見地上整齊擺放的100余幅學生作業,短者三五米,長者幾十米,有行草書臨作,有蠅頭小楷,琳瑯滿目,甚為壯觀。尤其學生用毛筆小楷實臨趙孟頫的《道德經》和《離騷經》長卷書法,令人觀賞后不禁拍掌叫絕!
就在記者興致勃勃地欣賞這些優秀作業時,該院院長張永亮教授神色黯然地說,如此多的優秀作業里,學生全是山東或山西的,沒有一篇是陜西籍學生的,太可悲了!
記者忙問,這又是為什么?
張永亮教授嘆了口氣說,這些年來,招收的學生沒有一個陜西的,他非常遺憾和著急,個中原委,主要是陜西的高考制度設置有問題。作為藝術類考試,外省的藝術類考生聯考中有書法這一類,而陜西卻只有音樂和美術,也就是說如果只專長于書法的學生,要考入于右任書法學院,必須在美術上也要過關。于是,陜西的書法學生就這樣被擋在了自家門前的大學外面,反而讓外省的學生占了先機。
張永亮說,于右任書法學院掛牌成立于2008年5月,2009年9月,于右任書法學院首屆美術學專業(書法方向)師范類本科學生入校上課。2009年10月,于右任書法學院作為處級建制的二級學院獨立運行,從而使“于右任書法學院”成為繼臨沂師范學院的“王羲之書法學院”、紹興文理學院的“蘭亭書法藝術學院”之后全國第三個高校二級書法學院。
于右任書法學院已有三屆畢業生,目前在校生218名。已有多人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2013年書法學專業獲批成為陜西高校師范類院校中唯一招收此專業的學校。
不難想象,陜西當初能夠成立于右任書法學院,其初衷不外是主要給陜西培養書法新秀,但初衷和結果大相徑庭,豈不成為咄咄怪事?!
眾所周知,陜西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曾是誕生書法巨匠、引領書法藝術發展的地方。從歷史到當代,書法始終是陜西文化的重要優勢之一。陜西是中國書法藝術教育、研究、發展永遠也繞不過去的一座高峰。陜西擁有像昭陵碑林、西安碑林、藥王山碑刻、漢中石門漢魏十三品等非常豐富且學術含量極高的書法遺存,僅分布、流傳和現存的歷代重要碑刻、墓志其數量就超過4000余件,被譽為“中國書法的故鄉”。過去,我們靠資源優勢和書法家自身的努力,贏得陜西書法在全國書法界的地位,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高等書法教育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書法高等教育從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博士后已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靠過去的散兵游勇,單打獨斗很難成氣候,今后的全國書壇博弈,一定是各省那些具有書法專業背景人才的較量。
不難設想,再過十年、二十年,當受過書法專業教育和有著濃厚書法專業背景的這一代書法家成長起來的時候,陜西的書法或許和別人相比,相差的就不是一點點了。沒有了人才的教育與儲備,將來陜西拿什么和別人比,比什么?這一問題所帶來的后果,在近兩年各類書法國展賽事中已經開始顯現,可以預見,未來將更加嚴重,作為書法老師,張永亮對此痛惜卻也無奈。
得知這一現象后,不少書法和文化界的名人頗有看法。中國書協學術委員、陜西美術博物館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振鋒先生說,作為書法學生,參加高考的時候,卻不考書法,與實際完全脫節,這是不懂書法藝術的表現。現在,山東、山西已經走在了前面,陜西凡有藝術專業的高校,老師大多是山東人,在很多的比賽中也是人家領先。是人家重視書法教育,通過高考制度的設置,向全國滲透這方面的人才。我們已經落后了,卻還不知道悔悟,這很可怕,要早點醒悟,否則,就是陜西文化史上的千古罪人。
陜西省書協副主席、咸陽市書協主席鄧宇春說,我嚴正呼吁:盡快改革陜西高考中涉及書法考生的不合理制度,盡快讓陜西眾多的書法學子也能像山東、山西的書法學生一樣,能進入像于右任書法學院這樣有書法專業的省內高校學習,圓他們的藝術夢想。否則,將會留下萬世遺憾。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斯凱說,于右任書法學院七年沒招到一個陜西學生,讓人震驚。學校是陜西的,于右任也是陜西的,考入這個學院的卻都是外地的,這可能就要反思我們考試制度的設置了,為什么偏偏擋住的是我們陜西自己的考生?為什么外省的考生能夠考進來,而我們的偏偏不能?我以為是我們自己的制度設置把我們自己的學生拒之門外,豈有此理!
著名文化學者、陜西民間文藝界協會副主席梁澄清說,既然陜西批準咸陽師范學院開設于右任書法學院,就應當在考生的聯考中為報考的學子提供方便,一方面可以壯大基礎教育的書法師資隊伍,同時也給地域書法傳承儲備人才,而放棄設置書法聯考,造成把本省學子擋在本省書法學院門外,不啻屬于一種自我閹割。
著名作家、咸陽市作協主席楊煥亭說,于右任書法是地域性文化與民族性文化的統一體,其本身所蘊含的周、秦、漢、唐文化氣韻使得它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保持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國民教育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學科。它誕生在秦地,故而,秦人后裔首先負有傳承于體書法的使命和責任。在我看來,傳承于右任書法,一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二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三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醒。于右任書法教育落地咸陽,本是眾多本土青年放飛青春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拓展藝術視野的大好機遇,但是多年來,有很多外省學生進了這個書法學院,卻沒有一個陜西學生,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了。
(編輯: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