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 趙昊) 2月8日上午,陜西省公安廳與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就“公路可變限速同步控制系統”項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該項目的實施意味著未來陜西道路交通將實現區間內可變限速,西安市計劃2017年上半年內進行試點。
“公路可變限速同步控制系統”是陜西省公安廳針對惡劣天氣高速公路車輛通行管理難的問題進行的探索和創新,該系統利用紅外技術,針對道路通過區域內雨、雪、霧霾、結冰覆蓋等環境下,公路的能見度、光照度或積水、冰雪覆蓋率進行檢測,根據監測數據自動同步調整交通限速標志牌、路況提示牌和攝像機超速抓拍等參數。
“這個系統分了3個模塊,一個是監測模塊、一個是控制模塊還有一個是同步模塊。”公安信息化應用實驗室副主任支錄奎是該系統研發的總工程師,他告訴記者,這套系統的監測模塊分為路面監測傳感器、空氣監測傳感器和夜間監測傳感器,將針對區間道路的路面情況、霧霾能見度及光線明暗變化可見度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然后通過控制模塊計算出該路段內的安全駕駛速度,并呈現在路旁的提示信息上,讓駕駛員們可以隨時調整行駛速度。
此外,為保證高速駕駛員能夠自覺遵守變速提示及交通規則,同步模塊將承擔違章抓拍系統和變速系統的統一化,使多個系統可在同一個數據范圍內運作,“就是說,系統限定這段路不能超過80公里/小時,那這段道路上的攝像頭就按照80公里的標準拍,限速40公里/小時,攝像頭就按40公里拍,這樣用技術手段去規范駕駛員,也就極大程度地保護了特殊路況下的駕駛安全。”支錄奎說。
支錄奎告訴記者,下一步將對該系統進行生產和試點,預計西安將在今年上半年內選兩處地方進行實驗,通過實際測試再做進一步完善。”
目前,該項目已于2014年在寶雞市陳倉區部分路段試用,2015年3月在沈海高速山東段安裝運行,取得較好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