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環保局是對轄區企業污染排放是否達標的日常主管部門,他們的職責既要維護環境,更要保證周邊群眾的健康不受污染影響。但最近有網友發帖稱,興平市環保局的領導在轄區一家企業有干股,所以企業不怕舉報。真有這樣的事情嗎?我們的記者立即趕赴興平市展開調查。
網友村民發帖稱,興平市店張鎮皮寨村西邊有一個地溝油廠,西蘭路西邊王中王飯店后院有一個酸化油廠,兩個廠合用一個環保手續,兩個廠相距3公里,這是欺騙政府的行為。酸化油廠每年將800噸廢硫酸排放附近的河里,可導致胃癌、肺癌等多種疾病,危及當地村民的生命安全。多次反映無果,酸化油老板講,興平環保局領導有干股,舉報沒有用。
為了查明真相,記者來到興平市店張鎮,按照帖子描述的地點,在312國道路邊找到了王中王飯店,飯店旁邊的小路,正對著一個大鐵門。從虛掩的小門看進去,里面是一個籃球場大的院子,院子里放著幾個大罐子,地面上隨處可見油污,看到有陌生人,里面立即有人關上了小門。過了一會,一名年輕男子從里面出來,記者上前詢問情況。
記者:“師傅,你這后面是弄啥的?”
年輕男子:“沒人弄啥。”
記者:“我看后面好多鐵桶,煉油廠是不?”
年輕男子:“不知道,我不知道。”
記者:“你不是從里面出來的嗎?”
年輕男子:“我從里面出來,我是在里面找人。”
見到有陌生人靠近,就關閉大門,從工廠走出來的男子又閃爍其詞,這個工廠有何神秘不能讓外人知道呢?為了一探究竟,記者來到這家工廠前面的飯店,店里的人說,廠子他們都沒進去過,但生產的產品應該與油料有關。
附近群眾:“我光看見一些大車往里面拉東西著呢,不知道拉的啥,我們也進不去。”
記者:“里面放那么多桶是干啥?”
附近群眾:“桶?裝油的。”
記者:“裝啥油?”
附近群眾:“我也不知道裝油干啥用的。”
記者:“有啥味道沒?”
附近群眾:“也沒有啥味道。”
真的沒有味道嗎?記者繞著廠子的圍墻一路觀察,院子里正傳來機器的轟鳴聲,
走在圍墻外,不時能聞到濃重的酸腐味道。為了看清院子里的情況,記者爬上圍墻后面的土坡向下望去,院子里修建了多個蓄水池,里面盛放著大量油脂,地上鋪設著管道,旁邊還有一個不大的鍋爐房。附近的村民說,這個廠子已經開了幾年了,路過的時候的確非常難聞。
附近村民:“那家伙難聞,難聞的很。”
記者:“你路過那兒是不是聞到啥味?”
附近村民:“嗯。”
記者:“酸味?”
附近村民:“嗯,酸味,就是難聞的很。”
環保部門檢查要求停產整改 廠方稱同行競爭惡意舉報
按照網友舉報,記者找到了其中一家酸化油廠,只要再找到三公里外的地溝油廠,將兩家的環保手續進行比對,就能證明是否存在違規行為。但在接下來的采訪中,帖子中的一些內容卻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按照舉報貼的描述,在這家酸化油廠三公里外,興平市店張鎮皮寨村西邊,還有一個地溝油廠,環保手續兩家套用。可記者在店張鎮一打聽,全鎮就沒有皮寨村這個地方。記者隨后和興平市環保局取得聯系,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很快趕到現場,工作人員說,他們在發帖當天就看到了,可是帖子中提供的地溝油廠地點根本就不存在,而酸化油廠他們今年4月份就查處過,屬于手續齊全的合法企業,但因為生產環境不達標,最近正在停產整改期。他們分析,帖子所說的皮寨村可能是鄰縣禮泉縣的裴寨村,但跨縣的話環保手續不是一個單位辦理,根本不可能出現套用。
為了弄清事實,執法人員和記者當天下午一起來到酸化油廠,工廠老板娘說,他們最近沒有生產。
工廠老板娘張女士:“這段時間停著呢。”
記者:“上午我來看的時候鍋爐還在生產。”
工廠老板娘張女士:“上午你啥時候來看的?”
記者:“上午還停著一輛大車。”
工廠老板娘張女士:“大車那人走了。”
記者:“我看鍋爐還開著,上午停放著呢。”
執法隊員:“上午生產沒?”
工廠老板娘張女士:“沒有。”
但執法人員到鍋爐房一看,里面的鍋爐還是熱的,顯然工廠沒有按規定停產整改。
興平市環保局執法人員:“我們上次不是給你說過了,不允許你再生產了,對不對?”
老板娘:“那是不是有點那個(余溫)。”
執法隊員:“到底生產沒?”
老板娘:“我不知道。”
執法人員說,這個廠子主要是用食用油廢料通過酸化處理,加工成油漆、肥皂的加工材料酸化油。不存在廢硫酸的排放,而且工廠周邊沒有村民居住,也沒有河流,所以都和帖子不符。但是廠子應該硬化地面,給水池加蓋頂棚,這些生產硬件不達標,他們會下發整改通知書。
記者:“有人反映你的環保手續跟皮寨村一個工廠共用,有沒有這情況?”
老板娘:“沒有,不可能的。”
記者:“你一共開了幾個廠子?”
老板娘:“就這一個。”
記者:“開了多長時間了?”
老板娘:“有兩年了。”
老板娘張女士說,他們這類廠子的加工原料全都來自興平市一家大型食用油企業,每半年一次,好幾家廠子都要競標,這兩天恰逢競標日期,舉報就來了。
工廠老板娘張女士:“每次10月20號要競標,競爭對手就給你找事。”
記者:“競標主要是干啥?”
工廠老板娘張女士:“就是我們的原料,我們拉人家皂角和廢白土(原料)。”
環保局執法人員證實,每年4月和10月,都是這類廠子被舉報的高峰期。他們會依照群眾舉報,認真檢查環保問題,但請舉報人一定要有理有據,對于環保局領導在企業有干股的言論,舉報人可以向紀檢部門反映,但如果是惡意造謠,他們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