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離節儉美德 傳統變了味道

  節儉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農村,不少人家的門樓上,還能看到勤儉持家的門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千百年來,大多數老百姓一直遵循著勤儉持家的好傳統。

  但是,除了省吃儉用、辛苦勞作之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家中房子雖然翻修一新,但是結婚必須要在城里買新房,這對不少人來說,不光是城里生活質量高,購物、打工、就醫以及小孩上學更加方便,而且在村子里也非常有面子。

  只不過,這樣的做法,對于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家庭來說,可能會因為孩子結婚而貧上加貧。

  太白縣山大溝深,外邊的姑娘不愿嫁進山中,山里的姑娘想著能嫁出山外。因此,在縣城買房成了當地結婚約定俗成的條件。另外,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雖說買房子會欠一屁股債,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太白縣桃川鎮某村姑娘小王已到了結婚年齡,處的對象在附近村子,男方家里正張羅著裝修在縣城給他們買的婚房。小王告訴記者,其實她對在縣城買房并不支持,因為對象家在姜眉公路旁邊,移民搬遷后,家里房子重新一裝修,寬敞明亮。但是,小王的父母一心想讓她生活條件好點,就要求男方要在縣城買房。“對象家已經借了十幾萬元,今年年底我們就要結婚了,最近我對象在外打工掙了點錢,回來準備把房子裝修好。”小王說,其實男方家里這幾年通過種菜、養殖,經濟條件還可以,但是買套房子后又欠了錢。而且,這錢得他們自己還,沒結婚就有了經濟壓力。

  其實,小王和對象的規劃是結婚前幾年好好在外打工掙錢,等跑不動的時候,再回老家發展。現在在縣城買了房子,兩人平時外出打工,而父母都在家中務農,所以房子一直空著,實在是浪費。

  而小王的父母卻說,周邊鄰里娃結婚都要城里有房,咱不要沒面子。再說,縣城生活條件肯定比農村好,所以咱也是為娃好么。同時,他們還堅持認為,房子放著不住,那也是自己的財產,浪費就浪費,縣城有房子總比沒有好。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這樣的看法,幾乎是農村女方父母的普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