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陜西榆林靖邊縣的農田里,74歲的村民張春梅(化名)望著地里橫七豎八被砍倒的玉米,痛哭流涕。60多畝的制種玉米,眼看要收獲時,在8月底被當地政府部門告知,必須強制鏟除,原因是制種玉米父本中含轉基因成分。

  和張春梅有著相同經歷的農戶還有很多,他們分布在靖邊縣的紅墩界、黃蒿界、海則灘等多個鄉鎮。知情人士透露,當地遭強制鏟除的玉米已有4000多畝,當地政府向農戶承諾每畝補償1400元。但村民們認為補償太少。

  另據了解,其中一位玉米種子提供者劉振國已被靖邊警方以非法經營罪拘留,涉案的玉米種子金額高達180萬元。

  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尚不允許進行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種植,市場上流出的轉基因品種應是安全的,都是經過國內外機構的安全評價,民眾不必過于擔心安全問題,建議在加強監控的同時,適時推進我國安全、技術成熟的轉基因技術產業化進程。

  □事件

  種植半年玉米限期數日鏟除

  靖邊縣位于陜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無定河上游,跨長城南北,玉米是其主要種植作物。

  從靖邊縣城驅車100余公里,從公路換到泥路,穿過黃土地上點綴的低矮青草,路過被柵欄圍住吃草的羊群,再在土路上穿行良久,才到張春梅所在的村子——靖邊縣紅墩界鎮圪洞河村。

  9月的中午,烈日依然灼熱,頭戴已經泛黃白色長檐帽的張春梅正和孫女在家里菜園忙活。因常年勞作,她的手指指節粗大,皮膚黝黑泛紅。

  旁邊地里的玉米還在生長,一人多高的玉米矗立在田野里,有的枝葉開始泛黃,這是玉米即將成熟的標志。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村子旁邊大片的玉米被砍倒。

  在張春梅家地里,半個月前被砍的玉米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中,玉米稈上還帶著尚有些干癟未完全成熟的玉米棒,一片枯黃。

  “(靖邊)縣里、鎮上和村里的干部,還有一些農業部門的人,都到村里了,說我們的玉米是轉基因,有毒,必須全部鏟掉”,張春梅說。

  多位村民證實了張春梅的說法,8月中旬,靖邊縣農業局的農產品鑒定車曾到村里玉米地中提取樣本。幾天后,當地政府部門人員就到村中告知村民,他們種植的制種玉米中父本含有轉基因成分。

  張春梅轉述稱,村民當時被告知,要在8月27至31日之間鏟除所有的玉米,農戶若不自行鏟除,政府部門將會出動鏟草機器,強制進行鏟除,但需要收取每畝30元的費用。

  張春梅家的玉米只來得及砍一部分,其他的被割草機鏟掉。“還不到收玉米的時候,怎么能鏟掉青苗呢?這不是作踐我們嗎?”回憶起半個月前鏟玉米的經歷,張春梅情緒激動起來,她用沾著泥土的手揉起眼睛,看著面前地里倒下的玉米,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痛哭起來。

  農戶自己砍割的玉米地,玉米茬幾乎都緊挨著地表,玉米稈整齊躺在玉米地里。割草機碾軋過的玉米地,玉米茬長長短短刺向天空,地中一片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