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美麗

  隆冬時節,筆者走進澄城縣城區,放眼所及,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街道寬闊平坦,一處處景觀賞心悅目,到處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建設新氣象,讓人感受到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脈動”。

  目前全縣高層規劃建設105幢,其中26幢建成入住,51幢主體封頂,28幢正在主體施工。短短幾年,在時間長河中也許彈指一揮,但就是這短短的幾年卻足以見證古徵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無到有,從“平凡”到“靚麗”,從將就到宜居,澄城縣的40萬群眾見證了這一“美麗的轉身”。人們總是不禁發出如此感嘆:這就是我們的理想家園,城市美了,道路寬了,綠地多了,住在現代化的安置小區生活無比愜意……“變化實在太大了!”這句話,就是對澄城縣近年來城市建設最好的評價。

  保障房托起百姓安居夢

  近年來,澄城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著力解決城鄉困難群眾住房問題。根據縣城總體規劃,以提高住房困難群眾整體生活質量為原則,2009年—2010年在新區東西主干道惠民路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安馨園”小區;2011年在北關斜路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泰和嘉苑”小區;2012年在城區南北主干道古徵街南段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華和春城”小區。2013年6個鎮和工業園區分別建設保障房小區,小區名稱均以鎮名、園區名命名。截至目前,全縣共建設保障性住房14815套,其中:廉租房1500套,公租房3725套,經適房1852套,限價房2065套,棚戶區5673套,已超額完成“十二五”任務。

  其中,地于縣城東西軸線惠民路中段的安馨園小區是澄城縣第一個建成入住的保障性住房小區,總共21棟1066套住宅,建筑面積7.34萬平方米。不但有效緩解了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并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住建局的精心指導下,緊扣“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這一目標,將創造社會效益作為優先選項,加大硬件投入,創新管理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小區的軟硬環境有效改善,較好解決了保障性住房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廣大住戶的高度肯定。

  安馨園小區在前期建設中初步完成了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但在小區住戶入住后,停車難、文化娛樂設施不足、消防道路不暢等問題逐步顯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縣住建局各方籌措資金、打包整合項目,建設了十大基礎設施惠民工程。一是拓寬、硬化了小區南入口,配套了可移動式景觀花箱;二是建設完善了小區監控系統,設立了小區指示牌,做到了小區監控無死角、行人指示無障礙;三是建設了小區自行車棚,并配建了電動車充電設施;四是硬化建設了小區停車場,簡易處理了一個臨時停車場;五是建設了小區公共衛生間;六是鋪設了主干道的小區人行道;七是完善了小區綠化,新栽植大樹15棵,花木150株,綠化草坪500平方米;八是硬化了小區環形消防通道;九是建設了小區中心活動廣場;十是建設了小區健身和兒童活動廣場、羽毛球和乒乓球活動場地。

  在社區管理中,形成了“一辦七室一市兩組織”的運行體系,突出小區的服務職能。“一辦”即租售管理辦公室,負責經適房的入住手續辦理,廉租房入住和退出管理,打擊轉租轉讓行為。建立住戶檔案,逐戶監督管理;同時,負責小區的物業管理,在住戶委員會的監督下,以保本經營理念,民主、公開、透明開展物業服務工作。“七室”即物業管理室、便民服務室、矛盾調解室、健康衛生服務室、文化活動室、志愿者服務室、安全監控室。提供水電費收繳,便民事項代辦、咨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看病就醫,讀書閱覽,留守老人兒童照料,安全監控、治安巡邏等服務。“一市”即平價超市,通過減免門面租金的手段,降低商品價格,特別是對于蔬菜食品、生活必需品,在公示欄標明小區外價格和本超市價格,讓利于本小區居民。“兩組織”即小區黨支部和志愿者組織,及時開展黨組織生活,組織志愿者活動。

  在小區便民服務室,家政服務、裝飾裝修、餐飲服務、家電維修、送氣送煤、職業介紹等各項事務的聯系人和聯系方式上墻,與住戶的日常需求全面對接。在物業管理室,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質量評價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在自行車棚,配套建設電動車充電設施,以成本價格提供充電服務,消除了住戶隨意從家中引線的安全隱患和隨意停放車輛可能產生的失竊事故。在矛盾調解室,邀請縣司法局權威專家擔任小區的法律顧問,法律事務所派律師定期開展法律咨詢活動,小區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長期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增強了矛盾糾紛調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健康服務室,通過減免租金邀請本小區住戶,城關鎮醫院老大夫在健康服務室工作,方便了住戶就醫問診。在文化活動室,為住戶購買圖書2000余冊,訂閱報刊10份,為住戶提供了完善的學習場所。在志愿者服務室,兒童讀物、玩具,配備了休息床鋪,為照料留守老人兒童提供了物質保障。在商業街區,肉店、菜店、理發店等與住戶生活密切相關的從業者駐點經營,減免租金、嚴控價格,真正方便了保障性住房小區的住戶。

  棚戶區改造提升城市品位

  2013年,為改善弱勢群體居住條件,改變棚戶區環境衛生差、違法建筑多、安全隱患大、規劃管理滯后、治安問題頻發的落后面貌,澄城縣結合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按照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政府主導、因地制宜、多式改造、統籌兼顧、配套建設的原則,把棚改工程列為全縣的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啟動棚戶區改造工作,已初步實現了“改善群眾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既定目標。

  2013年實施了雅安園、澄泉廣場兩個棚改項目,完成投資3504萬元;2014年實施了祖師廟巷、秦岳楓景、惠安苑等五個棚改項目,完成投資12500萬元;2015年共策劃包裝長寧街東六路區域、樂樓——精進寺塔區域等棚改項目10個。為落實棚改工作領導小組各項指令,澄城縣制定了各類報表制度、例會制度、監督檢查制度,定期召開經發、住建、國土、規劃、環保四項手續辦理專題研究會,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方式,緊事急辦,急事快辦,壓縮審批時限,限期完成項目立項、規劃許可、土地使用、施工許可等審批手續。對符合規定的項目,一旦確定,立即啟動項目行政審批快速通道,按照職責出具相關文件。

  棚改征收補償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為確保棚改工作平穩有序推進,在征收補償中,嚴格程序抓拆遷,針對每個項目,都反復征求各方意見,制定了貼近群眾、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征收補償方案,科學評估價格,助推征收補償工作。

  項目建設中,則多方聯動抓建設。棚改項目一經確定,就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召開相關單位會議,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制定工作方案,迅速開展工作,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經發、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按照會議安排,圍繞項目建設,立足各自職責,積極主動做工作、搞服務,為項目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環境,有力地保障了項目建設進度。

  在項目管理上,堅持每周召開一次建設主管單位調度會,落實各方主體責任,健全質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時對重點環節、隱蔽部位進行質量檢查,有效排除了安全隱患,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通過棚戶區改造,雅安園、祖師廟巷163戶居民告別了低矮的老房住進了高樓,秦岳楓景、古徵國貿中心也已封頂,有91戶居民將要喜遷新居;通過棚戶區改造,原來影響近千戶居民出行的古徵街北段卡脖子路段已開通,一些狹窄擁堵的道路變得寬闊敞亮。隨著2015年10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實施,即將開通暉福街和陽光路兩條大街,600余戶居民將住進高樓。城市的“低房矮瓦”不見了,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城市整體品位得到了提升,更加宜居宜業宜商。

  整治市容市貌還凈于民

  市容市貌關乎一個城市的形象與品位,一個現代化文明城市更應加強市容市貌的管理。在市容市貌全面整治提升中,澄城縣以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通過積極開展城市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加強集貿市場、專業市場及校園、建筑工地等周邊環境的整治,規范非機動車輛停放,進一步完善城市設施,不斷強化城市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效能,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為了全面提高城區清掃保潔質量,嚴格實行“兩班三運轉,全天保潔”、“一清兩收集,垃圾日產日清”的環衛運作機制,制定了嚴格的質量管理和督察考核制度——《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為了充分落實細則,保證績效掛鉤,又制定了《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獎勵工資實施細則》,嚴格監督考核,針對城區環衛工作常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現場糾錯、現場改正。每周根據檢查資料,結合群眾的反映,對路段的清掃保潔情況進行公示。

  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機械化清掃模式,發揮機械化清掃清運作業的優勢,對主次干道的清掃保潔,做到每天三次機械化專車洗掃和吸塵,三次灑水壓塵。實行人機結合的方式后,減少了環衛工人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每天堅持兩次在城區街道和巷道定時主動上門收集生活垃圾,有效地制止了垃圾亂倒問題,做到了垃圾日產日清。年清運生活垃圾6.6余萬噸,清運背街小巷堆積垃圾240余噸,清運餐廚垃圾1000余噸,全年共出動清運車輛8千余臺次。為了確保目標責任制考核機械化清掃率達40%以上,清運率95%以上,去年住建局多方籌集資金200萬元,新購置了1輛5噸灑水車、1輛5噸洗掃車、2輛小型洗掃車、1輛擺臂式垃圾車、專用垃圾桶200個。使各類環衛車輛達到了29輛,基本能保證日常運轉。

  城市“三功合一”環保公廁外形美觀,占地面積小,安裝方便快捷,能快速改善舊城區先天不足的歷史欠賬,滿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內急”之需。澄城縣2014年投資150萬元建設12座一體式環保公廁。一體式環保公廁主體為1+1+1+2(即:1間環衛工休息室、1間生活垃圾收集房、1間無障礙間和2個廁位),占地25平方米,公廁實行專人看管。為了方便群眾,配有凈手盆、手紙盒、不銹鋼扶手、不銹鋼衣帽鉤、化妝鏡、報警開關等設施。生活垃圾收集房配置了照明燈、換氣窗、防火專用水龍頭、滅火器、防蠅簾和滅蚊燈,放置240升垃圾桶九個,其中兩個為可回收垃圾桶,實行了垃圾袋裝化,每天兩次上門收集,有效地防止了垃圾二次污染。該環保公廁方便了市民,提升了城市品位,體現了城市人性化管理理念,獲得了廣大市民的好評。

  城市公園讓百姓推窗見綠

  為全速推進城市公園建設,創造推窗見綠、出行十分鐘就可見公園的城市生活環境,公園建設成為澄城縣綠地建設的重中之重,先后建設改造了長宏廣場、寶塔廣場、城南生態公園、城西生態園、城市苗圃、西河綠地、古徵公園等7個城市公園廣場。

  城南生態公園地處澄城縣南大門,創業路、古徵街、秦106線三條主干道在此交匯分流,總投資3500萬元,占地面積359畝,包括三岔口轉盤及周邊綠化。2012年春季實施了一期工程,完成投資1500萬元,共移栽大樹和花喬木4800多棵,新栽植雪松、油松、法桐等大喬木1400余棵,栽植櫻花、紅葉李、紫薇、榆葉梅等花喬木1270株,栽植紅瑞木、紅王子錦帶、龍柏、月季等小灌木90000余株,建成了園路和運動場,擺放景觀石20多塊,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閑場所,也為澄城縣樹立了綠景巍然成蔭的現代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

  城西生態園位于串業村南,占地面積390畝,綠化投資360萬元。2014年4月開工,栽植綠化苗木共計2.6萬棵,栽植品種為速生楊1810棵、垂柳2420棵、國槐5100棵、大葉女貞2000棵、紫薇1500棵、欒樹703棵、雪松510棵、云杉500棵、櫻花2200棵、塔柏1350棵、龍柏樹650棵、小油松1100棵、皂角1100棵等,現已完成工程量的92%,形成喬灌木錯落有致、色彩分明的立體綠化效果,為郊外居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閑場所。

  城市苗圃位于縣城新區萬泉街路東,規劃占地面積400畝,總投資450萬元。2012年新修苗圃道路1600米,鋪設灌溉管網1800米,共栽植各類苗木8萬余株,其中栽植國槐、雪松、柿樹、油松、銀杏等大喬木26000多株,栽植云杉、火炬等小喬木4000多株,栽植大葉黃楊球、小葉女貞球等7000余株、栽植高山黃楊、月季、紅葉小蘗等花灌木44000余株,種草11000平方米,成為今后城市綠化建設的苗木基地。

  “公園建成后,來公園開展各類活動的人們越來越多,居民自發組成了健身隊、自樂班,每天在公園演出、跳舞、搞活動,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采訪中,一位市民告訴筆者。

  除提供市民休閑的公園廣場外,澄城縣十分重視城區行道綠化,近三年來,綠化投資達2000多萬元。城區綠化樹達8909棵,主要品種為中國槐、法桐、大葉楨;綠化面積達262.6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面積288.9萬平方米;城區公園綠地面積92.4萬平方米。

  “萬古長青”貫通南來北往

  以前的澄城縣自東向西有人們俗稱的“一路到九路”,東西往來十分便利,而南北方向道路較少,交通不便,成了城區人們出行一個難題。近年來,澄城縣積極修建拓寬東西走向6條主干道,先后建成以“萬古長青”命名的萬泉街、古徵街、長寧街、青正街四條新的街道,為群眾的出行提供了十分便利條件,獲得市民的一致認可,更是打破了數十年來澄城縣城交通的閉塞局面。

  其中,萬泉街北至寶塔路,南至九路,全長1800米,紅線寬度35米,綠化帶寬2米,人行道寬3米,總投資4500萬元。北段北起北環路,南至寶塔路,概算投資2260萬元,道路長度800米,紅線寬度35米,建設內容為:道路、排水、照明、強弱電管溝等。目前,西側雨水管道開始施工。南段北起公園路,南至雷獨路,概算投資7393萬元,道路長度2641米,紅線寬度35米,建設內容同樣為道路、排水、照明、強弱電管溝等。目前,西側雨水管道已頂進2000余米。

  古徵街北至興教路,南至三岔路口,道路全長5400米,紅線寬度50米(工北路南80米),九路以北1996年建成,九路以南2004年建成。長寧街北起一路,南至九路,全長2200米,道路紅線寬24米。1986年建成,2003年改造,2014年年末被列入世行貸款項目,增設污水排水系統及道路路面改造。青正街北起一路,南至三岔路口,道路全長5150米。九路以北紅線寬24米,1970年建成;九路以南紅線寬24米,2008年建成。被列入世行貸款項目,增設污水排水系統及道路路面改造。

  越來越現代化的交通條件仿佛是這座美麗縣城的“血管”,運輸著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通向東西南北。而讓人們在家就能真正享有便捷舒適的居住環境,更離不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區物業服務。據悉,澄城縣現有物業服務企業22家,從業人員370人。實行物業管理較大的住宅小區13個,服務面積85.7萬平方米,服務8200戶家庭。目前有市級示范小區2個,縣級示范小區4個。為了加強物業管理,全面提高物業管理水平,該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創建省市級示范小區活動,今年的目標是全縣居住戶數在300戶以上的住宅小區原則上要創建市級示范小區。

  民生連著百姓冷暖,城市讓每一個居于其中的百姓生活更美好。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澄城縣住建人將不斷發揮腳踏實地、勇于開拓、不怕啃“硬骨頭”的優良傳統,既盡力而為,抓緊解決當前必須做、能夠做的城市建設難題,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更好的城市建設、更多的綠地規劃、更便捷的出行道路、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高水平的小區服務、更優美的環境……在美麗宜居綠色園林城市建設中不懈努力和付出,讓古徵大地兒女的幸福感更強,讓發展的圖景更加溫暖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