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歷史文化保護

  劃分四個保護帶和南北兩條軸線

  在市域歷史文化保護方面,我市將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區、打造“關中—天水經濟區”國際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統籌大西安區域歷史文化資源,完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強化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整體保護與展示。重組歷史文化資源,延續歷史文脈,將西安建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與東方城市營建的展示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

  綜合考慮西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發展脈絡、歷史成長環境等多種因素,以完整地保護大西安歷史文化脈絡為目的,突破現有行政區劃界線,市域劃分為四個保護帶和兩條軸線。

  四個保護帶為:城區歷史名城保護帶,中部歷史地貌河湖水系保護帶,南部自然和人文景觀保護帶,及西北部古遺址古陵墓保護帶。

  兩條軸線為:南北從渭水之濱縱貫市區直指終南山;東西形成絲路文脈。

  同時,還將優化中心城區布局,凸顯“九宮格局,棋盤路網,軸線突出,一城多心”的布局特色,重點是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和可持續發展。

   逐步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城市

  中心城區范圍

  規劃涉及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西安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10108平方千米。以繞城高速為基本輪廓,東至灞河,西到繞城高速路,南至長安(潏河),北到渭河;歷史文化核心區:城市三環以內區域。

  城市性質

  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將逐步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城市。

  城市職能

  國際旅游城市;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中心城市之一;國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教育、現代制造、高新技術等產業基地;區域樞紐城市;中國西部經濟中心;陜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線兩帶”的核心城市。

  發展目標

  突出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采,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人口規模

  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規模為1070.7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70.57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200.21萬人。市域城鎮人口規模為850.67萬人(含西咸新區85萬人),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為434萬人。

   用地規模

  202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960平方千米以內(含西咸新區85.1平方千米),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12.85平方米以內;中心城區的城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