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車作為一種新興的交通出行方式,正在潛移默化改變著西安市民原有的出行意識。然而8月21日的一次網約車經歷,卻讓鄧先生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

  司機繞路3公里

  8月21日下午,因為和朋友約了在東新街的永興坊吃飯,擔心要喝酒,鄧先生沒有開車,通過滴滴軟件叫了輛快車,“當時是下班高峰,出租車不好打,而且快車司機就直接開到小區門口接我,很方便。”

  然而等和朋友吃完飯,晚上9時許,鄧先生想再叫一輛快車回家時,過程卻沒有想象中順利。

  鄧先生家住未央區鳳城一路的皇家園林小區,“從我家到永興坊,最近的路程就是從太華南路走環城東路,全程一共有6.8公里,去的時候稍微有些堵車,一共用了26分鐘,花費是19元。”鄧先生說,“但回程的時候,快車司機卻是從未央路走的,全程一共有9.3公里,花費是26元。”

  “盡管我提出繞路了,但司機表現得很不耐煩,并且一路上都在用手機發微信,而且連安全帶都沒有系。”鄧先生回憶說,當天坐的快車,是一輛車牌號為陜A193TK的白色福克斯,司機是一位青年男性。

  差評投訴遭恐嚇

  膽戰心驚的到了目的地,怕起沖突,鄧先生就付款下了車,隨后到家給了司機一顆星的評價,并且投訴司機繞路,他卻怎么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條簡單的評價,讓他接下來幾天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亂。

  “當天晚上評論之后,半夜12點多的時候,就收到了司機的辱罵短信。”鄧先生說,“發了有十幾二十條,短信的內容多是人身攻擊、羞辱、威脅等內容,責怪我給了他差評,并且還恐嚇說讓我小心點。”

  昨日下午,記者在北郊見到鄧先生時,他正在接一通滴滴公司的回訪電話,“當時凌晨收到辱罵短信,從22日開始,我就一直給滴滴公司投訴。”

  在鄧先生的手機里記者看到,他與該司機兩三頁的短信記錄中,司機多次用粗俗的話語對他進行辱罵,甚至還提到叫幾個人,在滴滴公司門口見一面、拿好醫療費等字眼。

  時間一直持續到半夜兩三點,“他發我開始還回復,到后面我不回復了,還一直不斷有短信進來,那晚直到凌晨五點,我才勉強睡了一會。”

  始終沒有滿意答復

  因為沒有滴滴公司的電話,第二天一大早,鄧先生就通過滴滴軟件的投訴平臺聯系了滴滴公司。“我把整個事件的過程截屏發給了他們,卻始終沒有得到答復。”鄧先生說。

  打開鄧先生的滴滴軟件界面,記者看到,在他與滴滴公司十幾個小時交涉的記錄里,滴滴公司的工作人員始終答復的是會在4小時內致電聯系。“直到今天,過了差不多十幾個小時,才收到一通滴滴公司的電話,只說他們會處罰司機,卻沒有說任何具體的處罰措施。”

  “其實多花幾塊錢倒是無所謂,我也不在乎那幾塊錢,但這樣只要給差評司機就威脅恐嚇,還沒有地方可以投訴,以后還怎么放心的坐快車?”鄧先生說,因為這場鬧劇,讓他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

  行程結束為何司機還能得知乘客電話?網約車安全到底誰來保障?在為期兩天的投訴中,鄧先生不止一次的向滴滴公司發出這樣的質疑,卻始終沒能得到任何滿意的答復。

  隨后,根據鄧先生提供的快車司機電話,記者嘗試聯系對方,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本報記者李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