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三秦都市報刊發《鄠邑區一中學污水直排》的報道次日,西安市鄠邑區西坡村一村民致電三秦都市報記者稱,陜西實驗中學這幾天仍在直排生活污水,臭氣依然熏天。記者再次來到鄠邑區環保局,之前拒絕記者采訪的該局辦公室主任,又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記者采訪。而學校表示,目前污水直排是因為沒有其他辦法。
進展:中學仍在直排污水
記者接村民來電后,隨即致電西安市鄠邑區教育局四城聯創辦楊主任,楊主任回復表示,他們已經打報告給區政府,把實驗中學納入到全區的污水處理系統。學校目前采取的雇拉糞車將污水拉走灌溉農田的措施,有記錄。對于記者提出的“既然污水被拉走,為何至今還在一直排污”的問題,楊主任表示自己此前外出,6月11日才上班,不清楚之前的事。隨后,鄠邑區教育局給記者發來8張圖片,以佐證“學校雇拉糞車將污水拉走”的說辭。其中4張是拉糞車的照片,一份協議書上寫到:從即日起,甲方將校園生活污水由乙方用罐車拉出學校,由乙方澆灌農村果園(新興村五隊贠建戶),按車計費,校內拉水澆樹,每車20元,校外每車50元,車滿為止。落款是2017年4月5日。該協議書空白處留有一個電話,記者撥通該電話,結果被告知不是乙方本人,也不清楚協議書上說的事。
校方:目前沒更好辦法解決
6月15日,記者再次撥打陜西實驗中學主管部門鄠邑區教育局的電話,該局辦公室主任稱此事要找楊主任。記者撥打楊主任電話,楊主任又讓記者找辦公室。當天下午,教育局辦公室主任回復記者說,他們主管領導讓轉告:協議上的電話是乙方的,只是寫的潦草,有筆誤,把9寫成了4,所以電話核實情況產生偏差。
6月20日,記者再次來到陜西實驗中學,該校黨委鄭書記說:6月14日,市政公司來勘察過,我們也很關心如何解決,市政公司負責人也沒給我們說解決方案,只說這是區委區政府的事情,學校只要把書教好就行了。學校現要求師生節約用水,之前每天生活污水有28噸左右,現在有20噸左右。大部分澆灌了校園里的花草樹木,很少一部分讓村民拉到外面了。”鄭書記帶記者來到該校內的操場說,現在的生活污水被排放到操場最西邊一片占地約10畝的果樹林里。當記者問及“實質沒有改變,只是從廢棄操場直排到了新操場”時,鄭書記回復,由于離村子遠,夜間澆灌,不會再影響村民生活,學校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
環保局:沒介紹信不接受采訪
學校的生活污水能否直排,對環境有何危害?記者向陜西省水利部門一專業人士求教,對方表示,學校的生活污水須經處理后方能排放,直排違規,具體危害可咨詢環保部門。
記者再次來到了鄠邑區環保局,之前拒絕記者采訪的該局辦公室主任,又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記者采訪,并表示,“這是業務科室的事,我這沒辦法。你有咱市局的介紹信么?市局有規定,接受采訪要通過市局。”記者隨后又來到鄠邑區政府辦公室,一位自稱“我是拿事的”張姓負責人說:“就按教育局的答復走,誰家的問題誰家整改,該報道報道。”記者隨后多次致電西安市環保局,電話均占線或無人接聽。
本報記者蔣瑩 楊琪
鄠邑區一中學污水直排 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