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給兒子網上應聘工作,工資沒領著反欠近兩萬。
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熱線》記者 郭聰)市民鄒先生在網上給兒子小鄒在西安找了份工作,本以為還不錯,誰曾想兒子小鄒進入公司后工作不怎么樣,反倒欠了公司加上利息總計兩萬多塊錢,這讓鄒先生一家很著急。
鄒先生的兒子小鄒今年21歲,大專畢業后家里就張羅著給他找工作。今年三月份,鄒先生在網上給兒子找了個工作,怕兒子剛入社會,他們還特意從農村老家趕到西安。
市民鄒先生:“北郵公司跟我娃聯系了以后,我把娃送過來。送過來以后,也沒有說要培訓費這類問題。當時接待的說,前四個月給八百塊錢生活費,以后每個月是三千到四千塊錢左右。”
看著兒子順利入職,鄒先生兩口子放心的回了家,可最近他才得之,兒子不僅早已離開了這家名為北郵在線的公司,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
鄒先生:“大概過了兩個禮拜左右,學校才通知說娃不在學校。來了以后,人家說有貸款呢,我才知道有貸款,以培訓費的名義貸的,貸了一萬八千八,下來就是兩萬二左右。”
在小鄒提供的一個貸款記錄上,記者看到,小鄒是通過一個名叫蠟筆分期的手機APP貸的錢,分期貸款本息總金額為兩萬兩千塊錢,交易時間為2017年3月21號,每期還款1486.54塊錢,今年的10月15號第一次還款,2019年3月15號還完。
小鄒:“他們在我手機里下了個軟件,就給我直接貸款了。我當時也不懂,說讓干啥我就干啥了,所以也就沒有想那么多。”
記者:“然后就把字簽了?”
小鄒:“嗯。”
由于兒子小鄒性格內向,又是剛畢業的學生,鄒先生兩口想不通,應聘工作怎么就成了培訓?如果需要崗前培訓并支付費用,他們完全可以靠家里支付,怎么就變成了向學校貸款?
記者:“有沒有培訓費?”
鄒先生妻子:“沒有說,如果說他應當打電話說,他們有他爸電話號碼呢,或者一個月我們給你交三千五千,我們給你交錢,你不可能給我娃貸款嘛。”
帶著老鄒一家的疑問,記者和他們一家也來到了這家北郵在線的公司了解情況。
北郵在線相關負責人張老師:“就是申請這個助學貸款,這個款不是我們放給他的,人家審核方也很謹慎的。萬一發生壞賬怎么辦,他們也有他們的審核流程。”
這位張老師表示,小鄒的貸款屬于助學貸款,在這家公司提供的一些資料上記者看到,小鄒和對方簽訂了崗前實訓及人才輸出協議,并簽訂了報名確認函以及學費分期申請書,并且是通過學貸機構完成。
北郵在線相關負責人張老師:“在六天之內,我們必須給學生家長做回訪,就是上課。“
鄒先生:“沒有。”
北郵在線相關負責人張老師:“你不要說沒有,如果說沒有,可能是電話打不通這種情況。”
記者:“那他貸的到底是什么款。”
北郵在線相關負責人張老師:“培訓費用 ,這個說過的。”
說好的助學貸款又成了培訓費用,顯然這家機構對這筆貸款也難以說清楚。對于小鄒怎么被貸的款,如果是培訓費用,為啥不直接告知家長繳納而變成貸款?這家公司并沒有回應。截止記者離開,兩家還在協商中,而小鄒一家也向警方和工商部門進行了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