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特派天津記者 肖陽熠 李楠 張澍田)9月6日下午,陜西代表團在天津召開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籌備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期間,第十四屆全運會陜西省籌委會副秘書長、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王曉馳對十四運會總體設想、籌備情況、目前工作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通報。
自8月27日天津全運會開幕以來,陜西代表團切身感受了天津第十三屆全運會的精彩與驚艷,深受啟迪和震撼,這也給陜西2021年承辦第十四屆全運會帶來了深刻的啟發。第十四屆全運會陜西省籌委會副秘書長、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王曉馳表示,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群眾參與廣、熱情高,很好地詮釋了“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辦會理念與主題;二是現代科技應用廣泛,特別是開幕式創意無限,聲光電互動融合,體育文化交相輝映;三是競賽組織規范有序,賽程安排嚴密細致,現場執裁公平公正,賽場氛圍熱烈濃厚,運動員發揮出了較高競技水平;四是綜合保障有力到位,后勤接待精細貼心,每每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五是城市環境優美迷人,整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大街小巷處處干凈衛生,市民群眾個個熱情好客,民俗文化、餐飲小吃獨具特色,讓人充分感受到天津的獨特魅力,沉迷其中、流連忘返。
全運會是國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競技水平最高、輻射帶動作用最強的綜合性運動會。承辦全運會一直是三秦父老的夢想,陜西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承辦全運會的省份,實現了讓全運會回歸中華體育故鄉、回歸紅色體育熱土的夙愿和企盼。
為了更好的將十四運會辦成一屆傳承歷史文化、追憶紅色經典、弘揚時代精神的文化盛會。在項目設置上堅持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積極將更多的、大眾時尚的群眾體育項目列入賽程,使全運會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百姓;布局安排上,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從省會西安的“點”向全省各市區的“面”輻射,形成全省覆蓋;在場館建設上,建設以西安市為主,寶雞、咸陽、渭南市和西安體育學院新校區為4個副中心的“一主四副多點”的全運場館群;在體育惠民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實施群眾體育“六邊”工程,讓人民群眾真正走進全運、參與全運、共享全運;在體育文化上,堅持體育搭臺、文化展示,全方位、多視角凸顯陜西特色體育文化和厚重歷史文化,彰顯“陜西能量”和“中國力量”。
截至目前,陜西舉全省之力,主動作為、提早謀劃,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前期工作起步良好、進展順利。一是及時組建籌委會機構;二是扎實推進體育場館建設;三是全力抓好競技備戰訓練。
9月8日天津全運會閉幕式上,陜西將從天津接過全運會會旗,這標志著全運會進入“陜西時刻”“陜西階段”。對于下一步工作重點,王曉馳表示:“首先要緊扣全運惠民這一主線。持續抓好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國家一號步道和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等體育惠民工程,讓三秦百姓乃至全國人民真正走進全運、參與全運、共享全運,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其次,在場館建設方面要確保高效、高質量完成進度,確保今年年底前新建項目開工、改造項目完成方案編制,在2020年6月底所有場館達到竣工驗收標準。同時,抓好隊伍建設,加強合作交流,創新訓練方式方法,持續提升競技體育實力。最后,突出‘文化全運’理念,依托陜西特有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現代文化,精心策劃開閉幕式等大型活動,啟動“中國體育百年足跡”大型展覽和會徽、會歌、吉祥物、主題口號、火炬等系列形象設計的征集工作,讓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留下特有的陜西符號和烙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一屆獨具特色、與眾不同、極具魅力的全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