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西玲等五人看望張安(化名)本報記者代澤均攝
小學畢業,一別就是37年,大家很少聯系。前段時間老同學聚會,大伙發現,當年調皮的他沒有來,后來才知道他患病成了“漸凍人”。一日是同窗,一輩子是好同學!26位老同學在“發小友愛”群里捐款12160元,昨日,愛心善款送到他手中。
老同學送來12160元善款
西木頭市小學80屆3班代表楊小偉,4班代表張永、張玲、楊西京和王西玲,5人捧著鮮花走進鐘樓小區。
“快進來!”張安(化名)靠著墻站在門口左側,迎接前來看望他的同學,妻子劉蓮(化名)守在他旁邊。同學們的到來,讓狹小的客廳顯得擁擠不堪,但回憶是快樂的。
匆匆一別37載,現在的大馬路當年是小道,沒有補課,沒有過多的作業,校門口的路邊有沙堆,下午下課后,大伙約著去玩。楊西京回憶道:“張安家住在學校對面,有時他因調皮會被家長‘關’起來,這時候我們就去‘解救’他。后來大家各奔東西,50歲的人開始懷念單純的小時候,懷念老同學。”因為這份懷念,他們后來通過微信等各種方式取得聯系,并建立了微信群,前段時間舉行了同學聚會,這次聚會張安沒有去,大家才知道他患了漸凍癥。
“這是我們26個同學的心意,你拿上。”楊西京將裝著同學們“愛心”的信封遞了過來。張安的眼睛濕潤了:“謝謝!我挺內疚的,不應該和同學們說我得病這個事,大家現在都上有老下有小,挺不容易的。”
楊西京說,26名小學同學用時兩天,捐款12160元。
打破只能“活5年”的預言
張安是2009年被確診為患有漸凍癥的,“當時醫生說他只有5年壽命。”劉蓮提起當年的情況就忍不住哭。“別哭了,我現在不是好著嘛!”張安將紙巾遞給妻子,“我當時也認為自己活不長了。不過,我有妻子和孩子,我不能放棄,后來就坦然接受現實,樂觀生活。5年后,我們去復查,醫生都很驚訝!”
2009年張安因病失去工作,一家人靠著妻子打零工來維持。上個月,妻子為了更好地照顧他,提出辭職。現在一家人全靠做自媒體的兒子養活,“貴的藥一盒4000多元,買不起。”張安說,他吃的都是普通藥。
有一次,他和妻子出去買藥,一個只有5厘米高的臺階就絆倒了他,妻子用了全身力氣都沒有把他拉起來。“幫幫我好嗎?”這時有一對情侶走過來,后面又過來一位男士,三人幫忙將張安扶起來。“我一摔倒就渾身使不上勁。”張安說,感謝幫忙扶起他的人,也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到漸凍人群體。
首席記者姬娜記者薛克儉
實習生胡榮馮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