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18歲女孩李靜(化名)被確診為肝硬化、慢性肝功能衰竭,唯有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為了圓心中憧憬已久的大學夢,她堅持著完成高考。與此同時,一位叫張琴(化名)的女性患者,因意外腦出血造成腦死亡,遵其生前所愿,家屬捐獻她的1個肝臟、2個腎臟,李靜剛出考場就接受肝移植手術。記者昨日獲悉,李靜術后24小時已下地活動。

  18歲高考生等待肝移植救命

  李靜9歲時父親意外去世,一直在母親的陪伴下成長。家中的變故,讓李靜變得更堅強、懂事,成績在班級也名列前茅。1年前,剛上高三的李靜突然感覺右上腹不適、頭暈,下肢也開始浮腫,檢查顯示肝功能異常。為了不耽誤高考,李靜也并未在意,一直在努力學習。

  今年5月,正是高考前最緊張的時刻,李靜卻出現皮膚及鞏膜黃染,并逐漸加重。總膽紅素超過正常值10余倍,凝血功能嚴重降低,血凝時間延長1倍以上。全面檢查后最終確診為肝硬化、慢性肝功能衰竭、肝豆狀核變性,唯有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家人聯系西京醫院移植中心等待肝源的同時,李靜還在繼續堅持復習備戰高考。

  走出考場隨即接受肝移植

  6月7日,李靜在母親陪伴下步入考場,雖然身體不適,但她依然在堅持。6月8日中午,李靜的母親接到了移植中心電話,一名因意外導致腦出血而腦死亡的女性,有意愿捐獻1個肝臟,2個腎臟。怕影響考試,母親暫時沒告訴李靜。而此時,西京醫院移植團隊卻已著手進行準備。

  8日下午,患者張琴因搶救無效去世,在醫生們的見證下,進行了簡短的默哀儀式,然后由手術醫生進行器官獲取。經過配型及冰凍病理等系列檢查,發現供體肝源質量良好,與李靜完全匹配。高考結束后,李靜剛一走出考場,就在母親的陪伴下趕到西京醫院。

  6月8日21時,由西京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主任陶開山主刀,副主任楊詔旭、醫師于恒超、張洪濤、曹彥丙、李偉民、張若涵、彭偉等通力配合,歷時4個半小時,成功將新肝植入李靜體內。

  未曾謀面的阿姨給了我新生

  “未曾謀面的阿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可以繼續自己的大學夢。”昨日,病房里的李靜預估著自己的高考分數,夢想考到理想的大學,同時感謝為她捐獻肝臟的好心人。病房外,李靜的母親激動地說,“真的是千言萬語也說不完的感謝,我和我女兒會永遠記得那位器官捐獻者的恩情,她讓包括我女兒在內的3人重獲新生。”據醫護人員介紹,李靜目前恢復良好,術后24小時已下地活動,預計兩周左右可出院。

  6月11日也是我國第二個中國器官捐獻日,據陶開山介紹,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罹患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苦苦等待器官移植,卻僅有1萬多人有機會獲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約為1:30。希望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器官捐獻中,幫助重癥患者重獲新生、延續生命,也讓個體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