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 蘇靜萌)記者今天(11月25日)從“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陜西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10月,優良天數253.2天,同比增加19.5天;重污染天數5.1天,同比減少7天。
陜西27個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100%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金東介紹,今年1-10月,50個國考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0%,同比提高14.5個百分點。渭河干流水質改善明顯,今年入黃潼關吊橋斷面水質提升至II類;漢江、丹江、嘉陵江出境斷面穩定保持II類,保障了南水北調水質安全;2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100%。
在總量減排方面,陜西突發環境事件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土壤、核與輻射環境質量總體安全穩定。張金東表示,2019年,陜西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9.6%、10.5%、19.4%、14.3%,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5年下降21%,氨氮、二氧化硫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率提前達到“十三五”目標任務。

累計拆改燃煤鍋爐2.2萬臺 淘汰黃標車、高排放老舊車約33萬輛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我們全面落實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治霾措施。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鐵腕推進秋冬季治污降霾。”張金東表示,陜西累計拆改燃煤鍋爐2.2萬臺3.1萬蒸噸,關中地區完成散煤治理320余萬戶。此外,累計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2.7萬戶,淘汰黃標車、高排放老舊車約33萬輛。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超額并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任務。
同時,陜西以黃河流域為重點,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扎實推進漢江、丹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渭河干流水質由2015年的輕度污染提升到優良,實現根本性好轉。”張金東說,目前已啟動陜北重要河流水污染防治,排查黃河干流排污口1002個,消除26個城市黑臭水體,劃定“千噸萬人”水源地保護區197個,劃定率100%。
此外,在凈土保衛戰方面,陜西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防治成效綜合評估實現107個縣(區)全覆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和“兩山”基地創建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全省8個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3個縣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張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