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屢禁不止的秦嶺北麓非法開山采石現狀,2008年陜西省政府“一號文件”對深入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在2015年前全面遏制秦嶺地區生態環境破壞的趨勢。2014年開始,陜西省委又加大了生態考核權重,秦嶺生態保護上升到新的高度。眉縣也加大推進開山采石專項整治,根據眉縣國土局提供的資料,眉縣一共有19家露天開采礦山,目前18家都處于已經關停或者關閉的狀態,正常生產的只有一家,屬于社會水泥公司。
陜西省寶雞市眉縣國土局礦管科科長劉宏緒:手續齊全的有一戶,已經恢復生產。其它的這些都是手續不完備的,現在正在補辦手續,也處于停產狀況。
那么這18家手續不全的礦山企業是否真的按規定處于停產狀態中呢?11月4號下午5點,記者來到眉縣營頭鎮銅峪村的一家礦山,在臨近辦公區的一塊牌子上,標明這個礦山名叫眉縣水泥廠鉆天峰水泥灰巖礦區,礦區面積為0.2324平方公里。
在通往礦區的山路上,運輸石料的車輛來往穿梭,記者看到,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上山下山的運輸車就有七八輛之多。盡管天色已晚,但是山上卻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山頂堆放著爆破過后開采下來的石料,一臺挖土機正在給前來運輸石料的車輛裝車,旁邊的空地上,幾名維修人員正在修理另一臺挖掘機。在空曠的作業平臺上隨處可見開采過后形成的一個個石包。就在記者拍攝的過程中,山上又傳來了一聲轟響。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山腳下這個礦山所屬的眉縣水泥廠,廠區內堆放著各種型號已經加工完的石料,不時有車輛來這里裝運。
石料廠負責人:自己的礦,自己生產。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在廠里負責生產工作。眼前的這個石料廠連同山上的礦目前都已經承包給了私人。
根據眉縣國土局提供的資料,目前眉縣只有一家礦山能夠正常生產,并不是記者拍攝到的眉縣水泥廠。眉縣國土局礦管科科長劉宏緒告訴記者,這家水泥廠是一家國企,在幾年前就破產了,廠里的礦山也一直停產。劉宏緒的說法顯然和記者看到的情況大相徑庭。隨后在記者的要求下,11月9號,眉縣國土局相關負責人帶著記者再次來到這家水泥廠,并見到了工廠負責人。
陜西省寶雞市眉縣水泥廠負責人王永永:水泥廠破產以后,(礦山)現在一直停著呢。
記者:水泥廠是哪一年破產的?
王永永:好像是2005年吧。
記者:2005年,那就是從2005年到今年就一直沒開工。
王永永:沒有。
工廠負責人表示礦山一直在停產中,而接下來更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當這負責人帶著記者重新走上了這條通往礦山的道路時,此時的道路顯得空空蕩蕩的,和幾天前記者拍攝到的繁忙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未申復工驗收礦產企業仍違規生產,其日常監管、賠付清理成政府難題。
太白縣位于秦嶺腹地,因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境內而得名,也被譽為秦嶺里的香格里拉。為了保護太白縣的生態環境,近兩年這里也陸續關停了多家露天開采的礦山,10月末,當《經濟半小時》記者第一次來到太白縣鸚鴿鎮瓦窯坡村時,村里的三家石料加工廠都處于停工狀態。
但是,就在記者離開村子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盡管山下的幾家石料加工廠看不到開工的跡象,但是路上來拉石料的運輸車卻來往不停。這里顯然還有采石場在開工。
瓦窯坡村村民:現在就是這上面兩三家生產。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沿著山路尋找正在開工的采石場。一路上不時可以碰到正在運輸石料的車輛。進入山上的礦區后,可以看到廢棄的石料和土渣像是滑坡一般鋪滿了一個坡面。10月末,太白縣已經迎來了第一場雪,但是寒冷的天氣絲毫沒有阻擋這里生產的熱情。
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鑫磊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能產一千多噸吧一天。
記者:能有一千多噸嗎?
礦山負責人:那不放炮嘛。這兩天把這個清理一下,放炮。
這家礦山的名稱為太白縣鑫磊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礦區面積為0.0593平方公里,年生產規模為2萬噸。
眼下讓這位負責人發愁的是今天來拉石料的車輛太多,礦山的供應量跟不上。
離開這家礦山,記者又來到了臨近瓦窯坡村的梁家山村。還沒有上山,在通往西安的公路上就可以看到梁家山上一大塊裸露的巖層。沿著山道行進幾公里,記者找到了這家太白縣鸚鴿鎮梁家山村采石場。這家采石場的規模要更大,現場堆積的石料也更多,生意也非常不錯。就在挖掘機給一輛貨車裝載石料的時候,旁邊還有三輛貨車在等候著裝載。可即便是石料供不應求,但這里的負責人依然不肯放炮采石。
那么這些礦山是否真的手續齊全呢?為什么即使存貨不足也遲遲不肯放炮開采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了太白縣國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今年匯報給省廳的最新普查結果,太白縣一共有18家非金屬露天開采礦山,其中手續齊全的為8家,但這8家中有3家今年沒有申請復工驗收。記者采訪的鑫磊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和梁家山村采石場今年就都沒有申請復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