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一補償標準還不是最終的方案,但是這一金額距離礦主的心理預期相距甚遠。太白縣高龍鄉雙鹿池村鎂白云石礦是太白縣手續齊全的礦山之一,這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0年拿到礦山許可證,到最終辦完水利手續,自己一共花費了5年的時間。
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高龍鄉雙鹿池村鎂白云石礦經理管培懷:花費最少目前計算可能一百四五十萬。
管培懷告訴記者,礦山從今年才開始正常生產,光是設備投入就在百萬以上,根據《礦山儲量核實報告》的估算,預計正常開采能夠使用15年。然而根據太白縣的規劃,這個礦山將于2020年關閉,也就是說,只剩下5年的開采時間。
管培懷:咱也不說其它啥了,就把辦手續這一部分錢能給我補貼就可以了。
即使企業最終同意關閉,礦山關閉后的環境治理也是一個難題。雖然寶雞市已經實行了環境治理保障金制度,但是企業繳納的保證金要遠低于最終環境恢復治理所需的金額,加上一些礦山出于行政命令被迫關閉。一旦環境治理由政府來買單,這筆資金又將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半小時觀察:硬措施還需硬執行
根據寶雞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資料,寶雞市目前共有153家露天采石礦山。2017年估計要計劃關閉77家,2020年關閉37家,最終寶雞各縣露天礦山的數量不超過3個。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也看到了,為了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秦嶺北麓沿線的太白縣、眉縣都已經出臺了最為嚴格關停整改措施,這反映了當地政府鐵腕治污、猛藥去疴的決心與力度,但是措施的出臺只是一半,執行這另一半更為關鍵,政府部門如果監管不力,那再嚴的措施也只是一紙空文。
(編輯: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