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爭耀)11月26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今年5月至今,考古工作者對位于秦漢新城高莊鎮大堡子村西的大堡子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以西漢早期遺存為主要文化內涵的陶、銅、玉、鐵等各類遺物近300件(組)。讓人驚喜的是,考古證據顯示,咸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

  大堡子墓地地處涇河南岸臺塬(咸陽塬東北部),黃土堆積豐厚、地勢平整開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調查記錄顯示,大堡子墓地地表曾有高大封土,今已不存。2017年發掘表明,該墓地為一處以西漢早期墓葬為主的大型墓地。2020年5月至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17年發掘區域以北開展考古工作,截至目前,清理墓葬103座、墓葬圍溝10余座,雖遭嚴重盜掘,但仍出土陶、銅、玉、鐵等各類遺物近300件(組)。

  據考古專家介紹,大堡子墓地多見豎穴墓道洞室墓和豎穴土壙墓兩類墓葬。墓地規劃有序,以方形圍溝為區劃,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家庭單元。隨葬陶器呈現一定的組合規律,常見鼎、灶、倉、缶、壺、鈁、盒,顯示出明確的時代特征;墓葬等級差異明顯,小型墓葬僅以少量陶器、銅鏡、銅錢隨葬;大型墓葬隨葬彩繪陶器(仿銅陶禮器)、銅容器、玉器等高等級器物。

  讓考古工作者欣喜不已的是,在編號M51的墓葬中出土陶缶肩部刻有“新亭”二字,筆畫清晰。根據現有研究,“新亭”與以往發現的“咸亭”意義相同,為“新”地之亭市,“新”一般為縣級建制。文獻和考古資料表明,大堡子墓地周邊秦漢時期設有咸陽、渭城、涇陽等縣。又據《漢書·地理志》,“渭城,故咸陽,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罷,屬長安”;《漢書·蕭何曹參傳》亦述“(曹參)東取咸陽,更名曰新城”。考古專家據此推斷,咸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加之大堡子墓地陶器組合所顯示的西漢早期特征以及隨葬銅錢流行“半兩”而少見“五銖”的現象。上述證據在時空基準上建立了大堡子墓地與漢初新城縣的內在聯系,“新亭”應指漢初新城縣亭市。

  考古專家表示,根據現有考古資料,西漢“新亭”陶文尚屬首次發現,實證了漢初新城縣的建置。大堡子墓地距秦咸陽城核心區域較近,鑒于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大堡子“新亭”陶文還填補了秦漢政權更替時期的秦都咸陽建制更迭和城市變遷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