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國外高校咋念“開放經”
在國內名校“限游”飽受爭議之時,很多人喜歡拿國外高校作比較。那么,國外的高校是否都向公眾敞開大門?
美 國的西點軍校、海軍學院等對民眾是開放的,一方面是為吸引潛在生源,另一方面是吸引有實力的學者。通常,學校都會安排專門人員進行接待,帶領游客按照合理 的順序參觀校園,同時配有一些對校園景點的講解,游客也可以在大學網站上搜到相關信息。通常情況下,只有教室會限制游客進入。在某些特殊日子里,學校也會 對游客采取限流措施。
哈佛大學在一些特殊日子如慶典、大型活動、體育賽事等時候會限流,但不會有諸如外來人員管理條例之類硬邦邦的條 文,校方會通過要求參觀者出示身份證,限制停車位、停車時間等方式限制人流。除此之外,學校還有比較完備的監控系統,如果游客在參觀期間出現特殊情況,也 在學校掌控之下,可以快速應對。
英國的大學也鮮有圍墻。無論是“城市中有大學”,還是“大學中有城市”,兩種說法都印證了牛津和劍橋是 沒有圍墻的大學。從倫敦往西坐1小時的火車,就可以抵達牛津這座城市。一出火車站,馬上就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氣息,因為在火車站的正對面就是一座大眾博物 館。步行10分鐘后,就可以來到牛津的學院區,整座牛津大學是由39個獨立學院組成的聯合體,對外統稱牛津大學。牛津大學有的學院讓游客免費進入,有的則 要收費。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類似。另外,這些高校在招生前通常都有一個開放日,學生和家長可以前來隨意參觀。
在日本,圍墻式的高校不會 阻擋游客的腳步,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只有學校圖書館需要圖書證或其他證件才能進入。日本的大學有不少人去參觀,但即使是名校,也不會出現蜂擁而至的現 象。周末或假期,學校也會組織一些參觀活動,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報考,讓考生身臨其境感受一下各個學科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更好地選擇專業鋪路。
文/圖溫琳本報記者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