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暗佩服,王富國不僅有眼光,還是個有心的人。

  “這大棚里種的都是從山上挖回來的?”

  “都是的。”

  “要是當時賣的話,能賣多少錢?”

  “三萬來塊。”

  “種下去多久了?”

  “兩年。”

  “你算過沒有,自己花了多少本?”

  “除了種子,就是勞力。包括挖種子,兩年應該有200來個活兒吧,另外就是買塑料膜和竹竿子的錢?!?/p>

  “這些都加起來,大概是多少?”

  “四萬多吧?!?/p>

  “現(xiàn)在要是挖的話,能賣多少錢?”

  “大概二十四五萬”,王富國扳著手指說,“現(xiàn)在能挖1000來斤白芨,按70元一斤算,就是7萬元。另外,還能賣5萬株白芨苗,3.5元一株,能賣17.5萬元,兩項加起來就是24.5萬元。”

  “這么說純利潤就有20萬了,平均每年10萬!”

  “呵呵,就是的。”王富國臉上笑開了花。

  記者找來卷尺和王富國一起丈量了一下這塊大棚地,長12米,寬11.3米,共136平方米,剛好兩分地。

  “兩年前,這地里種的啥?”

  “種的主要是白菜”,王富國說,要是算經(jīng)濟賬,白菜和白芨簡直是沒得比?!半m然都姓‘白’,但白菜就算兩塊錢一斤,一年能產(chǎn)500斤,也就值1000塊錢,而白芨卻達到10萬塊,效益翻了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