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袁景智 攝
文/惠秀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一張“大西安空間規劃”效果圖引熱議,未來的“大西安”將以三軸三帶三中心的大格局布局為基礎走上發展快車道,隨著城市骨架越來越大,人口數量、消費水平以及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體現城市之美的商業地產發展隨之突飛猛進,市場的新舊更替不斷上演,新商業項目向新興區域外圍化趨勢步伐明顯加快,商業地產發展機遇增多。
規劃引領合理布局促發展
提到西安的商業項目,在市民心目中鐘樓、小寨、解放路、長樂路、土門這些項目集中區域都是主要消費陣地,多年來西安的商業空間發展呈現“總體分散,局部集中”的不均衡離心擴散特征。
未來隨著城市不斷向外圍擴散,商業配套對于日常生活又顯得異常重要,為此記者采訪到西安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王成,他表示近年來西安市堅持規劃引領、項目帶動、統籌發展的思路來解決商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引導人群逐產業而居,且目前西安市商務局正在依據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西安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后期將打造特色商圈及商業街,依據三軸三中心的大西安規劃將出現西安主城區、西咸及浐灞區域三個中心商圈,規劃至2025年,大西安將形成有國際級商圈、城市級商圈及片區級商圈的體系格局。
“十三五”期間重點打造和新開發的片區商圈,其發展以增量建設為主,規劃近期拓展建設類商圈包括大興新區商圈、北客站商圈、浐灞商圈、北二環大明宮商圈、城東新市商圈5處;規劃近期優化提升的商圈包括土門商圈、胡家廟商圈、龍首商圈、長安新城商圈、幸福林帶商圈、高新區商圈6處,以存量改造為主,對業態進行整合提升,對功能進行完善。通過提升改造扶持建設,促使西安步入多核商圈發展時代。
高品質、多業態商業模式成趨勢
城市化的深度發展和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讓西安商業地產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小打小鬧”甚至略顯局促的發展模式。從目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商業項目來看,西安的商業模式已經由原來單一的綜合體商業轉向多元化商業形態,由原來簡單購物式商業消費變成了體驗式商業消費,在業態融合度、專業性方面進一步橫向延伸,特別是在市場重新洗牌中繼續深耕的項目都是高品質有特色,與文化、休閑、酒店、寫字樓等業態完全結合的。
如華潤·西安萬象城將是一個集零售、餐飲、娛樂、辦公、酒店、居住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其規模將全面超越深圳、成都、重慶、杭州、南寧,成為中國體量最大的萬象城,其商業模式也將刷新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板塊商業格局。位于大明宮板塊的陜旅·四海唐人街項目負責人姚衛坤告訴記者,他們要將四海唐人街打造成“關中第九景”,集購物、餐飲、休閑、文化、旅游為一體的多業態開放式商業街區,讓大家感受現代商業氛圍所帶來的服務,可見高標準、多業態商業模式將成為商業地產一大趨勢。
未來大西安城市建設迎機遇
在大西安建設具體落實的工作中,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提出今年西安城市建設“九個一”,其中的一個“一”就是打造一批重點特色商圈,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引進重點商業地產項目和品牌,從四個方面刺激了商業地產發展需求,一是以前住宅建設與商業網點建設不配套的要補上。二是社區商業布局不均衡,中小型社區、新建社區、城市次級道路網點也急需商業配套。三是隨著城市商業等級體系的不斷健全完善,社區購物中心、社區商業步行街、社區商業綜合體等成為商業設施投資的主要力量。四是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西安市今年要啟動75個城棚改項目,也為新增商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基于此西安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王成表示,按照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要求及“十三五”規劃,全面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到2020年大西安主城區規模將達1200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人左右,西安將以“三中心”架構,既西側的西咸新中心、中間依托西安中心城區的大西安核心區及依托浐灞渭體育中心的東部新中心,加快改造和完善中心商業區及區域商貿中心,并新建一批新興商業區域,這對于西安商業地產的發展都帶來了機遇,他還強調,雖然市場有發展潛力,但在商業地產開發中,除了考慮互聯網電商沖擊外,企業應更加注重自身品牌打造、項目定位、產品規劃、先進理念以及后期的運營管理才能站穩市場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