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爭論首先發端于西安和洛陽,隨后又擴大到重慶、鄭州和連云港。
此外,多地申請建自貿區,比如重慶和成都均提出建設中國內陸自貿區,其中一條重要的理由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結合。
在全國層面啟動編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全局性規劃的同時,沿線地區也在加緊做前期的研究,并開始編制本地區的絲路經濟帶的規劃,而其中不乏正面交鋒,例如多地將自身定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
地方競相規劃
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和外交部共同主持召開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座談會,開啟了規劃的編制工作。
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等部門已起草“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促進新疆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新疆北、中、南三條通道的布局構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研究室主任趙德儒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新疆正在做一個總體規劃,初步規劃把新疆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和五大中心。另外,一些專項規劃還在討論之中。
去年11月召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八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努力將新疆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醫療服務中心,建設成國家大型油氣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陜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也表示,陜西正在抓緊制定“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段的規劃方案,目前已經有了框架,具體工作已經開始做。其戰略規劃是把陜西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
而早在去年11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實施方案》。
同樣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重慶代表團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一份全團建議。建議提出,充分發揮重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將重慶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兩帶建設的樞紐。
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向本報記者介紹,重慶定位為“兩帶一區”,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結合,以及打造中國內陸自由貿易園區,相關部門正在做調研,現在還處于調研階段。
另外,沒有納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范圍內的河南省也積極開展相關研究。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提出河南的“三段論”: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關鍵是物流,物流的載體就是鄭歐班列,因此,作為物流集中的起點,鄭州位置最佳。河南也啟動了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研究。
爭奪起點和自貿區
去年底,參加上述兩部委座談會的14個省份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西部9省區市,以及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海南等東部5省。在國家的規劃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聯系在一起的。但中部沒有省份納入,一些省份正積極爭取加入。
不僅如此,各地的規劃或者前期研究的重要內容就是爭取自身的戰略支點,其中不乏正面交鋒的。比如,在這些定位和規劃中,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就被多個城市提及。這一爭論首先發端于西安和洛陽,隨后又擴大到重慶、鄭州和連云港。
按照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路線,西安和洛陽都曾經是起點。不過,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向本報記者表示,西安在歷史上就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而且是在繁盛的西漢和唐代,洛陽只在東漢時期作為起點。
依托渝新歐鐵路和鄭歐班列,重慶和鄭州也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爭奪中。李勇此前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是狹義的絲綢之路,目前渝新歐占到對歐貨物運輸的70%。而鄭州提出其地處中原,有利于貨物集散,隨著鄭歐班列開通,應該把鄭州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
連云港市方面也提出,作為亞歐大陸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要把連云港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東方橋頭堡。而同樣沒有被納入到一帶一路的江西省也宣稱,江西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江西的理由是“海上絲綢之路又被譽為海上陶瓷之路,景德鎮的陶瓷是海上絲綢之路最大宗的商品”。
另外,基于這一國家戰略布局的機遇,在這些定位和規劃中,多地申請建自貿區,比如重慶和成都均提出建設中國內陸自貿區,其中一條重要的理由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結合,比如重慶和成都均提出建設中國內陸自貿區,其中一條重要的理由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結合。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八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表示,要主動參與中國與中亞國家自貿區談判,爭取在新疆設立中國—中亞自由貿易園區。
陜西現在正在編制和申報西安自由貿易園區建設方案,按計劃將于6月份拿出來。西安規劃設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將建設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使領館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貿中心五大中心。
另外,連云港利用去年建港80周年的時機,也在積極申報建設中哈連云港自由貿易區和連云港自由貿易港區,并在此基礎上申報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
(sx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