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服務惠及了許多人。近兩年,以滴滴、Uber等為代表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服務也為社會各界所關注。作為西安出租車協會會長,省人大代表、西安前進集團董事長鄭小平在今年省兩會上,再一次被記者問及西安出租車如何改革,如何跟上互聯網+潮流,如何應對網絡預約出租車服務帶來的壓力等問題。對這些問題好奇的,除了媒體記者,也包括和他同組的西安團人大代表們。

  或疏或堵意見各異

  “出租車的目標客戶應該是有急用的人,并非所有乘客。所以,大眾出門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公交,地鐵,中巴等等,而非出租汽車。”會場里,當鄭小平提出加大公共交通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出租車屬于對特殊人群的一般服務,對一般人群的特殊服務,不應盲目增加車輛等觀點時,多位代表先后加入討論。

  “出租車一定要管好,不能亂批,亂開口子,黑車太多,給社會治安帶來負面的影響太大。”省人大代表王應虎接茬說到。“作為經常打車的一分子,我插一句話,為什么有時候我用滴滴快車,是因為出門打不到車,越是著急越是打不上。打快車,我們心里也有點不放心,但是出租車要是能這么方便,我也不會選快車,我也跟出租車司機聊,感覺主要是信息不對稱。出租車能不能也做成快車這樣的APP?”代表王曉萍也忍不住疑問。

  西安市委副書記體驗快車

  現場,還有代表直接打開這款軟件展示。坐在不遠處的西安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劉春雁也不時加入這個話題,他說自己本來沒有用過打車軟件,但是出于好奇,專門找人幫忙下載安裝體驗了一次,“確實來得快,車的檔次也高,也干凈,到了目的地,我說有事需要等一下,對方也樂意等。”盡管這次親身體驗效果不錯,但他仍揮不去擔憂,“一旦出了問題怎么辦,這些軟件,有的服務商遠在美國,一旦有事,誰來負責?”

  另外,打車軟件對出租服務汽車的司機沒有“實際”考核,劉春雁覺得從這個角度,打車軟件進入門檻偏低。

  觀點:乘客安全有待保障

  對于人們所困惑的打車軟件走向、出租車改革如何進行等問題,鄭小平回應,眼下,因為很多私家車它不具備上路拉客的條件,駕駛員沒有經過專業資格培訓,也沒有營運保險,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乘客的安全無法得到保證。由于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互聯網約租車方面的政策,至于西安的出租車行業如何變,何時加入“互聯網+”的潮流,還需等待交通運輸部的政策。“出租車可以和滴滴、Uber這些互聯網平臺合作,但前提是他們得到國家認可的運營資格,他們的運營模式必須得到規范。”全媒體記者趙蕾

  相關鏈接:

  為規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行為,2015年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個月內,對多人或者多渠道提交的完全相同意見進行歸并后,共收到有效意見6832條。針對車輛準入門檻,從數量管制,報廢年限等問題,而幾大平臺企業也都對征求意見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徐文強表示:“社會各界對我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包括從條件、從準入門檻、從數量管制,還有一些發展,包括順風車的發展、拼車的發展等等,我們也都逐一研究,最大可能集中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來完善我們的管理政策。”

  2016年1月11日央視《焦點訪談》曾就《網約“專車“怎么管》做了相關報道,節目最后指出:“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有利有弊,關鍵是每一方都得正視問題,集中智慧,趨利避害,讓新業態能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