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全方位提升開放水平

  按照“內引外聯、東進西拓、南下北上”的思路,全面拓展開放廣度和深度,加快建立開放型市場經濟新體制,培育全面開放競爭新優勢,推動更高水平“引進來”和“走出去”,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第五十九章 塑造開放新格局

  拓展對外開放空間。向東:深化與韓國各領域合作,建設韓國在我國內陸最大的產業聚集區,積極拓展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業合作。向西:加強與中亞各國在能源資源、裝備制造、商貿旅游、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合作,并延伸至歐洲,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向南:深化與港澳臺、東盟地區在金融、旅游、新興產業等領域合作,加強與非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在現代農業、資源開發等領域合作,全面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北:開展與蒙古、俄羅斯等國家的合作交往。

  深化毗鄰省份合作。主動融入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依托關中平原城市群,加強與成渝、長江中游、中原、太原等城市群的合作,共建以西安、鄭州、太原為支撐的黃河秦晉豫協同發展區、呼包銀榆能源經濟區、漢江生態經濟帶。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互惠合作,積極開展與福建省的交流合作,鞏固提升陜蘇、陜津合作水平,促進西藏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第六十章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

  依托關中歷史人文、交通區位、科教人才等優勢,輻射帶動陜北、陜南聯動發展,將陜西板塊建設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構建“陸空數字”三條絲綢之路大通道,推動航空港、陸港聯動發展,建設國際交通通信中心和商貿物流中心。建立中亞教育培訓基地,著力建設科教合作中心。加快中俄絲綢之路創新園、陜韓中小企業園建設,打造絲綢之路最具活力的產業合作中心。辦好“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打造絲綢之路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示范區。

  第六十一章 發揮開發區開放引領作用

  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推動具備條件的開發區城市綜合功能改造,促進與所依托行政區深度融合發展。支持國家級開發區引領機制創新與產業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開發區優化整合。鼓勵各級開發區科學確定主導產業,實現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支持省級以上開發區建設30個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國際合作產業園區。鼓勵開發區建立跨區域聯動發展機制,支持國家級高新區托管省內其他開發區。強化開發區經濟發展職能,加快去行政化步伐,鼓勵大企業、大集團建設和管理開發區,推動園區建設管理企業化、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