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翟羽佳 王道強)近日,有市民反映說,他在渭南一景區里看到一輛停放著的制式警車。隨后有兩男一女從車上下來,不久后又駕車離開,但三人都沒有穿警服。他們到這個景區干什么來了?

  這名市民說,事情發生在12月8號中午一點多。當時他在渭南市臨渭區桃花源景區門口看到一輛車牌號為陜E2269警的制式警車,不久兩男一女從景區走出來,他上前詢問后,兩男子自稱是蒲城交警,來這里是查辦黃標車案。這名觀眾覺得兩男子穿的都是便裝而非警服,而根據相關規定,開制式警車必須著警裝。

  12月23號上午,記者來到渭南公安交警支隊,監察督察處民警告訴記者,牌號為陜E2269警車輛,屬于渭南市蒲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罕井執勤中隊。他們也接到了反映,并立即到蒲城大隊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事發當天這輛警車的確有公務外派,并且按規定簽發了公務用車派車單。

  渭南市蒲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紀檢組組長原永紅:“最近交警大隊重點工作是黃標車治理,有一個黃標車主,在咱(渭南市)臨渭區,罕井中隊就派咱兩民警去臨渭做黃標車主工作,(黃標車)淘汰工作。”

  不過,除了兩位男民警,市民反映的車上還有另一名女性的問題,檢查組也確定了那名女子是其中一位民警張舉善的妻子。

  渭南市蒲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紀檢組紀檢組組長原永紅:“因為那個黃標車主,經過多次做工作都拒絕淘汰,所以當時可能,民警說是他媳婦是跑保險的,能說會道,所以就把他媳婦拉去了,做黃標車主工作。”

  據介紹,民警去做工作的車主,有一輛皮卡車。因為距離報廢年限還有大半年,車主不愿提前報廢。為此,兩位民警也多次和車主電話溝通。12月8號車主在電話中態度松動,于是兩人便打算再次去做車主的工作。

  那么,既然是執行公務,兩位民警為什么不穿警服呢?渭南市蒲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紀檢組也進行了調查,原來這是黃標車主高小中提出的要求。隨后,記者在渭南市臨渭區韓馬村找到了民警所說的那位黃標車主高小中。他說,當時聽說民警要來找他,自己確實提出過讓民警穿便裝的要求。

  渭南市臨渭區韓馬村村民高先生:“村民現在有時候嫌影響不好,可說這(我)犯了啥事了,最后我說你要來你不要穿警服。”

  高小中說,民警張舉善的妻子跟著一起來的事情,他事先也是知道的。

  渭南市臨渭區韓馬村村民高先生:“還和我說我這個(淘汰黃標車)思想工作還能行,反正是我跟媳婦說,(淘汰)這個車,她始終不愿意,我也沒辦法。經常就是吵架,如果你來能做通(我媳婦)思想工作的話,車你今天開走都能行。就是這樣最后他說是,那不行把他媳婦叫上,來給做個思想工作,我說這都行。”

  根據渭南交警部門的說法,這輛出現在景區的制式車輛,的確是執行公務的警車。而執行公務的交警之所以沒有穿警服,也是因為群眾提出的要求。那么執行公務的人員和車輛為什么會出現在景區?交警的做法有無違規?

  黃標車主高小中告訴記者,當時民警和民警妻子先在他家中談了近2小時后,他和妻子都同意了淘汰車輛的事。不過淘汰前,他想將之前在車上加裝的鋼板坐墊等物品取下來。于是他建議民警和民警妻子“先到別處去”。

  渭南市臨渭區韓馬村村民高先生:“我說你是這,你也沒有來過,離我這幾公里,有個桃花源,你去要轉先轉著,如果你吃飯你去吃飯,等個兩三個小時以后你來,我把這車上東西就卸完了。”

  隨后記者來到市民和黃標車主高小中所說的“桃花源”景區。這里并沒開放,到處都在施工,沒有什么景觀。而現場除了施工人員,記者也沒有看到有人來游覽。

  渭南市臨渭區韓馬村村民高先生:“(民警)來了以后還沒有卸完,沒有卸完在這個電焊鋪,就說還給我幫忙(卸東西)。”

  渭南市蒲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表示,雖然事出有因,但民警的做法確實不妥,他們已經對當事民警和所在中隊作出了處理。

  渭南市蒲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紀檢組紀檢組組長:“民警在執法過程中,著便服開警車攜帶家屬,這肯定是不允許的,違反警車管理規定的。但是這一件事事出有因,在這件事上我們大隊很重視,立即開展紀律作風教育整頓,并對罕井中隊通報批評,對兩位民警也進行了誡勉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