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本報訊(記者趙爭耀)6月22日,美國《科學》雜志官網發布消息稱,中英兩國學者的合作下,確認在陜西神禾原戰國秦陵園出土的動物遺骸屬于一種現已滅絕的長臂猿新屬種,研究者將其命名為“君子帝國長臂猿”。當年參與發掘工作的考古人員介紹,長臂猿的遺骸出土于一處陪葬坑中,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發現長臂猿的戰國秦陵園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南郊的神禾原,墓葬建造年代被推定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基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風格,研究者認為墓主人應當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2012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英國科學家合作,對這些出土的長臂猿遺骸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此后,研究者們花了數年,最終確認,這些遺骸屬于一種已滅絕的長臂猿。確認這只長臂猿屬于新屬新種后,研究人員根據晉代古籍《抱樸子》中“君子為猿為鶴”的記載,以及它可能出土自秦始皇祖母陵園的傳奇經歷,將其種屬定名為“君子屬”“帝國種”,于是這只長臂猿最終被命名為“君子帝國長臂猿”。 

  在古代墓葬中出現長臂猿是極其罕見的現象。君子帝國長臂猿為什么會出現在秦始皇祖母的墓中?它是從而何來?又為什么徹底滅絕了呢?新的發現帶來了一連串疑問。有觀點認為:古長安是權力中心,而長臂猿可能被作為商品或貢品,從外地運送而來。但實際上,陪葬坑里的動物遺存可能都是本地物種,長臂猿或許也不例外。漢學家高羅佩在《長臂猿考》中提到,一直至公元10世紀,長安附近都有人捕捉長臂猿。根據記錄,18世紀的陜西境內也仍有長臂猿分布。所以說,昔日的關中地區是長臂猿棲息地,也可能是君子帝國長臂猿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