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 王瑩) 今天(9月23日)上午,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發布的《陜西省新型城鎮化(2014-2020)》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全面放開小城市落戶限制 1000萬農民進城落戶
8月19日,陜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陜西省新型城鎮化(2014-2020)》。根據規劃,到2015年,全省累計轉移600萬農民進城落戶,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到2020年,累計轉移1000萬農民進城落戶,城鎮化水平將達到62%。
規劃指出了陜西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四大戰略。一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優化城鎮布局和形態,三是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2015年以前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西安市以外其它設區市市轄區的落戶限制;2020年之前通過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和差別化落戶條件,逐步解決符合條件轉移人口落戶西安。
全省人口布局結構失衡 西安人口過度集中
陜西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劉迎軍解釋說,之所以提出“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和差別化落戶條件”,是基于目前西安等大城市人口眾多的實際情況。
統計顯示,西安首位城市指數(地區最大城市人口與第二大城市人口的比值,通常用來反映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認為,城市首位度大于2,則存在結構失衡、過度集中的趨勢)達到4.5,中間層次城市弱缺。
“因此在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優化空間布局,控制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人口比例。”劉迎軍說,我省規劃的落戶階梯為,大中小城市40%左右,縣城和小城鎮30%左右,農村及新型社區30%左右;同時,通過納稅、社保和住房等約束條件,控制大城市人口過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