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近現代地標性建筑大盤點 華僑商店等被拆
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不僅有著大量古代遺存,還有著一批中西結合、古今融合的優(yōu)秀近現代建筑,它們共同構成了西安古都風貌的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西安有很多近現代建筑被棄用甚至被拆除,可惜可嘆,而保護這些優(yōu)秀建筑已刻不容緩。
建筑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對于西安這座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古城而言尤是如此。
古城不能沒有“老”建筑,“老”建筑屹立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建筑中,看似不顯眼,卻有著如同老者歷經滄桑般的篤定與莊重,氣質非凡。
百余年來,那些曾經與西安同風雨、共命運的近現代建筑經歷了西安城市的發(fā)展變遷,也見證了幾代西安人的成長與生活。


1、老西安講述人與建筑的故事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柴嵐家住西安市新民街,沒事她總會步行到鐘樓附近的大街小巷轉轉,在老建筑旁邊坐坐。這是柴嵐重溫自己青春的特別方式,她說,能在人生最美好的時期與這些美麗的建筑“相知相伴”,是一種幸運。
去華僑商店逛街買東西、去和平影院看電影,算是上世紀80、90年代追求時髦的西安年輕人最熱衷的周末活動。
“9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也就是些20歲出頭的年輕人,當時特興看電影、跳舞、逛百貨商場。一到周末,三五個好朋友相約,穿著喇叭褲,走在繁華的東大街上,感覺自己可時髦了。我們總是先要去華僑商店逛,因為那兒的東西是最新潮的,年輕人很喜歡。然后我們會去人民劇院、和平影院看看,絕對不錯過任何一部上映的新劇,相信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柴嵐說。
柴嵐是在城墻里長大的,她說自己不僅是個土生土長的老西安,而且還是個徹徹底底的“城里人”。西安城墻里的區(qū)域一直是城市核心區(qū),城市的精華都匯聚于此,現在保留下來的比較有名的近現代建筑很多都坐落在城墻以內。“我太熟悉城里了,對每條街每棟大樓了如指掌。不過這些年西安發(fā)展得很快,有時候隔段時間沒去一個地方,再去可能已經變樣了,過去的記憶都模糊了。”
如果說,西安的老街老建筑承載了柴嵐這代人的青春歲月,那么對于1986出生的王雪來說,它們則承載了快樂的童年。
“我家住在西郊,我爺爺家在南大街,一放假我就鬧著去爺爺家,爺爺會帶我在城里逛,城里人多熱鬧、樓也漂亮。在鐘樓的新華書店里看書買書是最開心的事兒,有時候我一看就是一下午。那時我覺得鐘樓郵局特別高大,心想要是能住在里面該多好。還有人民大廈,在我眼里就是現實中的城堡,有很多童話故事發(fā)生在里面。現在爺爺行動不方便,他常常會問我哪個樓里還賣什么不、哪個店還開著不?有時候不忍心和他說其實城里已經改變了很多。”王雪告訴記者。
人與建筑,一動一靜,共同構成一幅生動的城市畫卷。不僅是柴嵐和王雪,很多老西安人生中的美好時光都與這些建筑緊密相連,建筑成了他們心底難以割舍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