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優秀近現代建筑:留下多少座?

  相比較西安的古代建筑,西安近現代建筑的數量少、級別低,但依然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失去了將無法彌補。近現代建筑,同樣需要我們及時地挽救、大聲地呼喊,使它們得到科學的保護,充分體現其價值,使西安的城市文化鏈條得以完整保存。

  長期以來,西安的近現代建筑地位尷尬。一方面,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所遺存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類型,分布廣、檔次高、類型多樣,在全國首屈一指、意義重大。而西安的近現代建筑遺產無論從數量、分布等方面均無法與古代建筑遺產相比,因此在西安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中幾乎沒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西安地處內陸,近現代建筑起步較晚。建筑的類型不夠豐富,建筑的規模不夠宏大,與沿海開埠城市的近代建筑遺產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全國同類建筑遺產中不夠典型,受關注程度不高。

  以上原因,導致了西安近現代建筑遺產保護意識相對淡薄。據相關資料顯示,1998年12月出版的《中國文物地圖集——陜西分冊(下)》中記錄有76處近代時期修建并在當時有一定遺存的建筑,至2009年再進行普查時,現存建筑只有55處。可見,西安近代建筑的數量十分珍貴,近代建筑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西安鐘樓郵局西安鐘樓郵局

  1 現存代表性建筑共149處

  說到西安的近現代建筑,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建筑師洪青先生。西安人也許不了解洪青的名號,但對于他的建筑作品,一定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如西大街上的人民劇院、北門里的陜西建工局辦公樓、鐘樓十字的西安郵電大樓、新城廣場旁的人民大廈等建筑,同時他還設計規劃了興慶宮公園、華清池等公眾設施。

  洪青是20世紀初中國第一批留法建筑師,歸國后在蘇州和上海成為持業建筑師。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專家受聘陜西省政府來到西安工作生活。20世紀中期為西安設計創作了大量重要的市政建筑,數量之多、影響之大、檔次之高,無人出其左右。可以說,研究洪青先生的建筑作品,就能了解西安的近現代建筑。西安美術學院教師裴俊超以研究洪青先生的建筑作品切入,深入了解了西安近現代建筑。他認為目前現存的近現代建筑按使用功能應分以下幾類:

  文化教育及辦公類建筑。如西北大學禮堂、陜西電子科技大學原教學樓、西安交通大學老教學樓、陜西師范大學老校區圖書館等;陜西財政廳老行政樓、陜西省體育局行政樓、陜西省建筑總公司行政樓等。

  劇場及禮堂類建筑。如易俗社、人民劇院、人民大廈禮堂、西安市老市委禮堂等。

  賓館居住類建筑。如西安人民大廈一、二號樓、西京招待所、鐘樓飯店等;止園、張學良公館、高桂滋公館、七賢莊等。

  商場類建筑。如鐘樓郵局、老新華書店、解放路上的百貨商場。

  宗教類建筑。五星街天主教教堂、東新巷禮拜堂、南新街禮拜堂、西關正街禮拜堂、通遠天主教堂等。

  據了解,在近日發布的《西安市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出臺之前,相關部門就曾對西安現存的近現代建筑進行了摸底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碑林區、蓮湖區、新城區3個區現存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共149處。西安現存的近現代建筑有一大部分依然沿襲了原有的使用功能,這些建筑主要包括基督教堂、紀念建筑、劇場和會堂建筑。還有一部分的建筑沒有按原有功能進行使用,作為西安事變舊址的張學良公館、止園和八路軍辦事處被開辟為紀念館,西京招待所、華峰面粉廠粉樓、忠烈祠等一些建筑被當作辦公建筑使用。現存的西安近現代建筑大多數保存良好,但也有一些建筑失于保護存在毀壞的危險。